《伤寒杂病论》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温病有叁: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叁两人参叁两栝蒌根四两黄连叁两牡丹皮四两甘草叁两(炙)生姜叁两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叁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叁服。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白虎汤主之。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
地黄八两知母四两黄连叁两阿胶一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叁服。
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石膏半斤碎(棉裹)黄连叁两黄芩四两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叁升,温服一升,日叁服。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黄芩叁两地黄四两牡丹皮叁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病温,头痛,面赤,发热,手足拘急,脉浮弦而数,名曰风温,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主之。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方
黄连叁两黄芩叁两栀子十四枚(劈)牡丹叁两芍药叁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叁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叁服。
病温,其人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腹中热痛,脉大而数,名曰湿温,猪苓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猪苓加黄连牡丹汤方
猪苓一两茯苓一两阿胶一两泽泻一两滑石一两黄连一两牡丹一两
右七味,以水四升,先煮六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再服。
病温,舌赤,咽干,心中烦热,脉急数,上寸口者,温邪干心也,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主之。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方
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阿胶一两甘草一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叁味,取四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叁服。
病温,口渴,咳嗽,衄不止,脉浮而数大,此温邪乘肺也,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黄芩叁两石膏半斤(碎)杏仁十四枚(去皮尖)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叁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叁服。,
病温,发热,腰以下有水气,甚煮取叁升,少腹热痛,小便赤数,脉急而数下尺中者,此温邪移肾也,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主之。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笔趣推文】《世界好像公测了》《肝到厨神才算开始》《终极火力》《灵境行者》《空想具现的大贵族》《小侯爷他追悔莫及》《少女的野犬》《噩梦使徒》《撞星》
张仲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