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

竭宝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毅

1901年8月26日生于中国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原名陈世俊,字仲弘。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在巴黎参加工人运动。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而被押解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担任重庆《新蜀报》文艺副刊主笔。同年秋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工人、学生运动。1926年初毕业于中法大学文学院,参加领导“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后被派赴四川万县,推动川军响应北伐,并在合川参与泸州、顺庆(今南充市)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1927年春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该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反共后,他转赴江西,8月上旬在抚州赶上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指导员。起义军南下失败后,与朱德等整顿余部,转战闽赣粤湘边,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师党代表。同年4月与朱德率部到井冈山地区,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先后任师长、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等职,并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参与领导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初与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同年6月主持中共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后,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全面汇报红四军的情况,肯定毛泽东、朱德在红四军中的贡献,支持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红军行动策略和用无产阶级思想建军的主张。在周恩来主持下,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回红四军后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古田会议决议。1930年2月任新成立的第六军政治委员。后任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四方面军总指挥等职,积极发展人民武装,参与领导反“围剿”斗争,曾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两次获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他留下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1935年2月根据遵义会议后中央的指示,和中央分局书记项英等制定切合实际的斗争策略,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实现由集中作战向分散游击的转变。在敌人的分割、封锁与残酷清剿中,在赣粤边区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中共在南方的这个革命战略支撑点和一批战斗骨干。

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后赴湘赣、皖浙赣等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编组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支队长。根据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独立自主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他率领第一支队挺进苏南,与第二支队协力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后任江南指挥部指挥,率部在南京、上海之间打击日伪军;继而又率苏南主力部队北渡长江,任苏北指挥部指挥,联络友军和开明绅士,打击国民党顽固派,指挥黄桥战役,同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1940年11月,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与政治委员刘少奇统一指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部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代军长,与刘少奇等总结经验教训,领导部队整训。先后发表了《论建军工作》、《论军事建设》等指导部队建设的重要论著。指挥华中九万部队,在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夹击中坚持抗战,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刘少奇离开华中后,代理新四军军分会书记,继续领导华中军民进行反“扫荡”、反“清乡”斗争,胜利地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1943年11月赴延安。曾参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同时继续参与指导华中地区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