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一些隐忧
我国在伏羲氏的时候开始差不多已经就算得上是一个农业大国了。发展到崇祯的时代,基本上还是以农业兴国。这应该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对于任何事物的看法,都不能超出当时的时代限制。那个时候没有电,也没有蒸汽,石油的勘探和采集都是为了燃烧和提炼炸药。自然也谈不上重工业。
所谓重农重商,乃是君子小人之分野,这话算是统治阶级相当推崇的事情。反正估计着当时的皇帝们都算是高智商的人,能够算的出来这笔账。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样的经济基础其实就决定了上层建筑了。毕竟正是因为没有发达的工业,才能够闭塞。所谓唯上智下愚其不移也嘛。
这事其实也算是有所佐证。当年英国曾经也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后来有一个叫瓦特的人没事干的时候,想要搞个发明创造,于是就创造了了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大大的增加了当时社会的总的生产力,让英国的整个社会经济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引发了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然后各种发明创造的话那就算是层出不穷了。
从任何的一个方面来看的话,瓦特同志都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这件好事直接的成了应该封建制度的掘墓人。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了,商品经济发达了。资产阶级就不满足于现在比较低下的社会地位了。
不满足应该怎么办,那就反抗呗,最终英国的封建制度就算是被推翻了,在各方面的妥协之下,最后弄出来了一个君主立宪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制度。
这些事情还真是不好说,总希望能够三言五语就说清楚的,结果说着说着就给说成了学术论文的篇幅,好吧,我们这里肯定不是学术论文,因为我完全可以确定大家读的是小说。
作为订阅章节的内容,大家不是花钱来看学术的,而是来看故事的。原谅我一时没有搂住。
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我想说的其实一直都是,我们应该在时代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时代。而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人。因为在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之后,我们这个时代可能也是被后人觉得是很滞后的也不好说。
一亩地的棉花产量按照情况不同,大概产量也是不同的,大致的产量区间在二百五十公斤到六百公斤之间,如果去一个中间值的话,那就是四百公斤吧。亩产四百公斤,那么一千亩的产量就是时四十万公斤,只需要一季度的种植,就可以完全解决山海关边军的穿衣问题。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一句相当靠谱的话,至少对于山海关的战士们来说,基本上是不能够再靠谱了。
凌云其实早就明白这样的道理,户部也是够委屈的。此处插播一段毕尚书的内心独白:这个户部尚书谁愿意干谁干,反正我不愿意干,既然把我放到了这个位置上,我就一句话没钱。这事又不怪屋,钱怎么着说也不是我花没的。找我找不着。我弟弟那里都哗变了,我还是发不出军饷,你能说我作秀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特战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