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冬,晋平公下令召集诸侯盟会。鲁襄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子、邾子等八国国君应约前往。九国国君齐聚商任,此次会面的议题只有一个——驱逐栾盈。
召集诸侯的目的仅仅为了对付一个所谓的叛臣,可见晋国的霸道。从另外一个角度,可知晋国霸业的衰退。衰退不是无人附和,没人捧场。而是不顾众国舟车劳顿,劳烦国君莅临,仅仅为了解决晋国的私事而来。
一件本可凭聘问大臣外出,广而告之就能解决的事情,何须兴师动众?当然,从侧面说明,晋国的国君,准确的说他背后的士匄,已经预料到——栾盈可能反扑。所以,提前号召各国国君前来,郑重其事的宣告对栾盈的赶尽杀绝。
备受九国关注的栾盈,究竟身在何方?
依照之前的计划,他和他的一干死忠义士来到楚国。不出意外,楚国接纳了他们一行人。于是,他们安顿下来。
“少爷,楚国会不会支持我们?”辛俞问道。
“不好说啊。”栾盈有些意兴阑珊。
“少爷对楚王陈说伐郑的种种好处,楚王频频点头。照理说,应该马上出兵才对,为何楚王却迟迟不提此事?”州绰很疑惑,明明两国是敌对啊。“实在不行,干脆跟楚王说,借兵给我等,直接杀到绛都好了。”
栾盈不紧不慢的说道:“‘鄢陵之战’时,楚共王被射瞎眼睛。‘湛阪之战’更不得了,晋军直入楚国腹地。试问楚国何来胆量跟晋国正面对抗?”
“啊?”州绰很失望,又道:“伐晋不行,伐郑也不见动静,那该如何是好?”
“楚国并不具备与晋国正面抗击的实力,对付郑国还是绰绰有余。只要楚国对郑国发难,晋国必来营救,我们就有机会上场。”栾盈说出自己的初衷。“何曾想到,楚国竟如此不堪。”
“楚国内部一盘散沙,国力大不如前。招惹郑国必定得罪晋国,怕是他们连得罪都不敢了。唉,曾经的中原一霸啊,竟落得如此不堪,实在是……”辛俞感慨不已。
“从前带兵打仗,刚到郑国,楚兵已走。楚兵刚退,我军又来。长年疲于应付,只觉得楚国就是个麻烦,像块扯不下来的牛皮糖,摆脱不了又无可奈何。现在好了,楚国安生了,我却被驱离晋国,命运何等讽刺?”
栾盈自我解嘲之后又道:“当日看楚国,以为足与我国匹配。亲眼目睹过后才知,差距甚远。来到楚国才发现,联吴制楚真是上好的妙计,尽管吴国并非百战百胜,却牵制了楚国。只要吴国在东边发难,楚国怎敢去中原叫嚣?到时晋军和各诸侯一路南下,两面痛击,就算秦国援手也是杯水车薪。”
栾盈的感慨发自肺腑。如果处在两国交战频繁的时期,他的到来对楚国绝对是重大利好。毕竟,他熟悉晋军的作战方式,自身又是领兵打仗的猛将,对楚国的助力不小。好死不死,两国正是休战期,他便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列子》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到了齐国,以学问见识得到齐侯赏识,齐侯将其任命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到了楚国,对兵法律令侃侃而谈,楚王大悦,命其为军正。二子在两国皆得国君倚重,于是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邻居孟氏,同有二子,也是一文一武,却家境窘困,于是上门讨教。施氏毫无隐瞒,将二子际遇一一告之。
孟氏听后,命二子外出谋生。
一子去秦,以文才进言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秦王认定此人误国,对其施以宫刑之后将其驱逐。
另一子去卫,以军法武功进言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只求在大国之间艰难求生而已。侍奉大国、安抚小国是求生之道,若赖兵权,岂不是自取灭亡?你有一身抱负,在我国却无用武之地,将你逐出即可。可是如果你去到他国能获大用,岂不是我国的祸患?”于是下令对此人处以刖刑,并将其遣送回鲁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月满前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