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浇油

《读懂日本战后六十年》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火上浇油

“倾斜生产方式”虽然产生了腐败的负面影响,但是他的正面意义也是存在的。最可凸显这种正面意义的是长期隐匿于日本黑市的物资开始向生产环节回流,这说明经济基础正在缓慢恢复,日本工业开始了复苏的迹象。

但“倾斜生产方式”富了国家,富了资本家,却没有让人民受多少益处。而民心思动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流,日本国内共产主义势力借着战后的萧条迅猛发展,也成为了日本政府和驻日美军的一块心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话是孔子说的,但是美国人深深地知道这个道理,“倾斜生产方式”必须要兼顾民生的改善才行。

1949年2月,美国总统杜鲁门见麦克阿瑟解决日本经济已经捉襟见肘,马上请来了把底特律银行家约瑟夫·道奇。

本来想充当救火队员的约瑟夫·道奇,却彻彻底底拿一锅热油当成了灭火器使用。

约瑟夫·道奇是个很负责人的经济顾问,他很快赶到日本,为日本“把脉”,制作了一副猛药。

道奇的“药方”是这样的,他看准日本经济的波动首先是由汇率不稳引起的。再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道奇首先固定了日本的汇率。规定1美元兑换360日元。他希望用这个偏低的汇率稳定市场并扩大对东南亚出口。

针对庞大的财政赤字,道奇制定了“

均衡预算案”。他讨厌那些与腐败朝夕共处的各类经济补贴,要求减少。后来索性停止了“复兴金融公库”的运作。在此基础上进行税收体制改革。尽量开源节流,实行抑制总供给的政策。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道奇提出“稳定工资三原则”:规定不得为了增加工资而乱印钞票;不得调整物价;不得发补助费等内容。

“道奇计划”被大刀阔斧地执行了,也确有成效。一年后,政府的财政就出现盈余,通货膨胀也大为缓解。

但道奇终究是个理论家,他的经济理论在金融体系完整的美国社会行之有效,但恕不知,当下的日本金融业只不过是个草莽圈子,任何良性的规则在这里都会起排异反应,所以麻烦也就紧随而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尹剑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读懂日本战后六十年》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