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剑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波澜又起
说得简单一点,在资本主义政体中,两党互相拆台是一种必然,具有正面意义的就是在野党的监督意义,而负面意义就是在野党时常会没事找事,给执政党的正确方针路线,造成诸多的掣肘。
就在大选开始前,在野党终于开始找茬了,他们以物价过高,中小企业存在问题,农林问题作为突破口向池田内阁展开批判攻势。在福冈、大分、岩手三县知事选举和大阪、横滨两市长选举中,社会党候选人都击败了自民党候选人,而大选当前,自民党内部各势力也产生了争夺池田勇夫首相宝座的想法。
但是,池田勇夫具有着众多的支持者,除了广大民众外,美国总统肯尼迪对他的外交政策也是赞赏有加,并对他继续当选首相做出了支持。
1963年10月,为了巩固政权,池田勇夫解散了议会,让议会内的各方面势力可以重新洗牌。在11月的大选中,自民党获得了283个议会席位,维持了绝对多数的日本第一大党的地位。
而就在这次议会选举的三天后,发生了一件世界震惊的大事,美国总统肯尼迪被暗杀了。而在这一天池田连任了日本首相。在池田勇夫看来,这一天他无疑是幸福的,但也是忧伤的,肯尼迪的死是他的一个重大的损失,因为他一直认为肯尼迪是和他共同打造日美合作关系的重要伙伴。池田勇夫抱着忧
郁的心情,参加了肯尼迪的葬礼,考虑到日美关系的前途,他的心中不禁黯然神伤。
但就像我们参加完亲人或朋友的丧礼一样,心情固然沉重,但日子必须继续。1963年12月,池田内阁第三次组阁,河野一郎、佐藤荣作入阁。大野伴睦任党的副总裁,前尾繁三郎任干事长,藤山爱一郎任总务会长、三木武夫任政调会长。这种人事安排凸显出了池田勇夫的用心良苦,党内各派别的领袖瓜分了各个要职,这是一种在党内达到微妙平衡的做好选择,也是保证政权能够平稳过渡的关键。
当然,摆在日本人面前的好事还不只这一件而已,1963年日本成为了关贸总协定的“不能以国际收支理由限制出口”的对象国,1964年日本又成了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中“不得以国际收支上理由限制汇率”的对象国。同年,日本又加入了经济合作组织,成为了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一员。同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在东京召开了年会,称赞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快速上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