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1.1
五陵少年已白头
二十五年的太子
历史犹如江河。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想要理解历史——这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河流,就要更好的寻觅历史这长河中的更多细节。这往往需要看的更长更远更仔细,然后在那些转瞬而过的浪花中找出那些吉光片羽般的碎片,并试着还原成远古的那朵浪花。我们以为看到的是真相,可也许真相只是那朵浪花的投影。不管怎么说,要理清元和元年的正月十九日发生的所有事情,我们必须把时钟回拨到大历十四年(779)十二月。
大历十四年,帝国最大的动荡安史之乱已经被平息十六年,可以说,李唐政权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这年五月初二,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代宗就无法上朝了。五月二十日,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pageNote#0/img,当天晚上,代宗就在内殿驾崩了。皇太子就是后来的唐德宗李适,他即位后,于十二月诏立为长子李诵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即建中元年(780)正月备礼册立。
理论上说,太子是天下最大的官了——储君,而实际上,太子是个非常不好坐的位置。唐朝的太子,一直是唐帝国中所有涉及政治的岗位上风险性最高的。翻开唐代的史书,我们看到的如此触目惊心的一些记录唐高
祖李渊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被杀;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因为争权被废;唐高宗李治最早的太子李忠因为娘刘氏只是宫人无权被废;再立的太子李弘二十四岁早死,死因不明;又立的太子李贤,即著名的章怀太子,因为和史上最强大的女人,也是他娘武则天对抗,先被废后被杀;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润私下议论奶奶武则天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被十九岁赐死;再立的太子李重俊因为韦后和安乐公主所打压,不得已发动政变失败被杀;唐睿宗李旦太子李宪在武则天改唐为周时被降为皇孙,很识相的把皇位让给弟弟玄宗,得了一个“让皇帝”的谥号;唐玄宗李隆基太子李瑛,遭到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废为庶人,不久赐死;再立的太子李亨,索性自己当了皇帝。一平均,唐肃宗以前每朝皇帝都要废掉1.3个皇太子,下场基本只有一个:死。唐肃宗李亨的太子李豫,居然是唐朝开国一百五十多年来第一个顺顺当当成为皇帝的太子。可见,唐代太子这位置风险有多大。
而对李诵来说,比坐在太子这个火箭筒上还有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他爹唐德宗李适的性格问题。当时代人贾隐林的评价是:然陛下性灵太急,不能容忍#pageNote#1/img。后来著名的宰相李吉甫的评价是:德宗自任圣智,不信宰
相而信他人,是使奸臣得乘间弄威福#pageNote#2/img。这种性格上的问题,旧唐书的作者刘昫分析的最为清楚:#pageNote#3/img雄心很大,一旦遇到挫折就畏缩不前;自以为看人很牛逼,但喜欢的实际上都是小人;志大才疏,难以称为明主,最后保持天下不乱都是侥幸的。
李诵的太子生涯就是在这样一个父亲的情况下开始的。
正式成为太子时,李诵刚刚二十岁。这里要插一句,根据唐代早婚的习俗,李诵已经当爸爸了。两年前的大历十三年(778)二月,他的长子李淳降生。这位李淳,就是日后改名李纯的唐宪宗。
普通人的记录一般都是从出生那时候开始的,但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等到他真正踏入政治圈中才算开始。在李诵前二十年的人生中,唯一有记录的是德宗继位后将他封为宣王。六月初二,德宗封了自己的四个儿子为王,接着五天后,又封了两个弟弟为王。#pageNote#4/img
李诵四个兄弟都是以州郡为名晋封的。宣州即是南朝陈的南豫州,名字不断在宣城郡和宣州之间反复,这时候还是叫做宣州#pageNote#5/img。这个“宣”字,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为帝王的宫殿#pageNote#6/img,这说明德宗已经确立了李诵将来是要继位的。这对德宗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政治举措,很明显,太子本是国本,一旦确定以后即使
要更改也是很困难,至少是很麻烦。德宗的父亲是正经以太子继位的,但是他却对太子继位这个传统有一种很不以为然的看法,这在后文将有分析。
李诵在二十岁以前的事情,我们只能通过其他史料来推测。但是毫无疑问,他出生在一个最为危机四伏的时期--上元二年正月(761年1月8日)。李诵出生之际,正是安史之乱的尾声。虽然是尾声,但是朝廷的处境一点也不比战乱最多的几年轻松。就在他出生后不久,史思明改元应天,但是两个月后就被他儿子史朝义给杀了。
已经退却到河北之地的安史叛军不是朝廷唯一的战患。二月,奴刺(羌族别支)与党项入寇宝鸡,烧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并南侵凤州(今陕西凤县),杀刺史萧拽,大掠而去。凤翔节度使李鼎追击,败之#pageNote#7/img。这虽然看起来是场胜仗,但是凤翔实际上离长安不过百多里,这实际上是已经打到了首都附近。再联想到前一年年底吐蕃军队攻陷了廓州#pageNote#8/img,三月十四日党项又进犯宝鸡,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实际上唐朝已经没有对付帝国西边的力量。了解这一点,对我们分析日后德宗做出的一些看上去很懦弱的抉择会有帮助——原来德宗真的是无计可施才会做的。
然后这年江、淮大饥,以至于人相食。这场大饥荒对安史之乱的双方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朝廷固然处在崩溃的边缘,但叛军这边已经先支撑不住了。第二年,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启用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北征,并借助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败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连连取得大胜。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但是最希望看到这场兵祸被平定的人都看不到了。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五日,太上皇李隆基病逝于西内,终年78岁,葬于泰陵,庙号玄宗。十三天后的四月十八日,李隆基的儿子,当时的皇帝唐肃宗李亨也病逝了#pageNote#9/img。
肃宗的太子唐代宗李豫四月二十日于柩前即位。经过一番周折,代宗开始亲政——这番周折后文将详述。他亲政以后,发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委任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这年李诵刚刚三岁,父亲李适就任天下兵马元帅的雄姿应该不会有多大记忆。
李诵的少年时期是颠沛流离的。
仅仅一年后的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代宗逃到陕州避难,宗室也是自然
跟随。郭子仪很快收复了长安#pageNote#10/img,但是十二月代宗才回到长安,这不能不说对吐蕃是心有余悸。另一方面,这年仆固怀恩叛唐。仆固怀恩是当时大家都公认的忠臣#pageNote#11/img,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屯汾州,却被宦官骆奉先陷害,因此这次起兵反叛无论是当时还是日后提起,都被认为是唐朝猜忌而逼反的一个典型。
永泰元年(765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代宗又急召救火队长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郭子仪说服回纥,正好九月八日怀恩暴死于鸣沙(今宁夏青铜峡)军中,危机又一次被平定了。李诵虽然这时尚在冲龄,但是这些兵祸接二连三的发生,他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随着朝廷搬迁,甚至在长安都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这对李诵少年时代的生活来说肯定是一种压力,但对他日后的诸如沉着、果决之类的品质养成却颇有裨益。
经历了多次打击的唐代宗将注意力转向了内政。他任用刘晏#pageNote#12/img改革漕运,平复盐政,效果很明显,为后来的中兴初步打下了基础。对重新归唐的安史旧将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代宗无力征讨,读封为节度使率所部驻于河北。史称河朔三镇。后三将及其继承者实割据河北,不奉朝命,不输其赋,唐廷无如之何,这是唐朝藩镇割据乱
象之始,后人不能不以此为警。
代宗随后的皇帝生涯中,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到了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二十日,代宗重病中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后随即驾崩,儿子李适即位,史称德宗。
德宗一即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理朝廷。他初登帝位,有以明辨自任,刚愎自用,以为宰相朝臣都有哄骗他的想法#pageNote#13/img,于是立刻建立了自己的宰相班子。他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对于军队的节度使人选他也立刻动手调整,第一个被动刀子的是三朝元老郭子仪。德宗下诏尊崇郭子仪为尚父,加封为太尉兼中书令,将实封增加到二千户,他的子弟女婿们升官的有十多人,但本人担任的副元帅和各种使职全部罢免,让他的副将李怀光、常谦光、浑瑊分领#pageNote#14/img。
这件事情对李诵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父亲德宗几乎在一夕之间就将整个朝廷换了个遍,雷厉风行的作风使整个天下都为之一振。修理了内政以后,德宗随即雄心勃勃的开始准备中唐所有有想法帝王必走的一步——削藩。谁也不知道,这将让德宗陷入一个又一个的泥潭,把他的雄心壮志消磨殆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永贞难永:唐顺宗之死和中唐政争》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