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屯兵宜兴(1 / 3)

坚持了一段日子后,驻扎在广德的岳家军在困境中茁壮成长,周边的环境开始好转,最艰苦的冬天就要过去。

不仅百姓对其爱戴,连周边的匪军和金兵里的汉兵也对其刮目相看,有不少人纷纷脱离自身部队前来投靠,他麾下的兵马壮大之余,许多军队甚至自发打着他旗号活动。然而,尽管可以以战养战,如何找一个地方能长期供给军粮,也成了岳飞眼前头等大事。

“大哥!大哥!军师回来了!”徐庆欢天喜地在营内大叫。

分别已久的赵九龄带着吉青等人归队,与他们一起的居然还有相州陈家武馆的徐天,以及相州汤阴的许多父老乡亲。原来,建康失守前,赵九龄已寻到许多汤阴的父老。但金兵渡江后,他知道岳飞处境艰难,所以特意和吉青、张保商量,将乡亲们迅速向南转移。

一路上,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也遇到了从北方迁移来的“陈家武馆”,带头的馆主正是徐庆的哥哥徐天。于是两边的人合在一处度过了难关。如今赵九龄看岳飞稳住了局面,才带着这些父老前来。

赵九龄低声道:“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你的家眷。听说你的老母带着你那几个孩子离开了汤阴,先是去了汴梁,随后也随着难民们南下了。但我们未曾找到。”他声音略带沙哑,身形越发的消瘦,原本漆黑的头发这几个月来也白了许多。

“有什么不好的事吗?”岳飞见对方似乎没有把话说完。

“听说金兵占据相州时,你的夫人刘氏不见了。”赵九龄慢慢道。

“但据我所知,金兵未曾捉到我的家人。”岳飞把金军汉军统领王权的话说了一遍。

赵九龄皱眉道:“兵荒马乱的什么都可以发生,只是苦了那些孩子。过些日子,我再去找。”

岳飞轻声道:“先生辛苦了,先歇息几日在谈日后的事。”刘氏失踪,他心中生出好些愧疚。

“我这点辛苦算什么?不能与将军并肩作战,让我非常愧疚啊。”赵九龄道。

“你我重逢于危难之际,先生可有教我?”岳飞一躬到地。

赵九龄扶起岳飞,沉声道:“今江南大乱,但金兵的铁骑在此地威力不及于北方时的一半。假以时日,我大宋必可反攻。你需找一粮草充足之地,静候时机。”

“周围已是哀鸿遍野,哪里粮草充裕?”岳飞问。

“其一常州城,州府仍在我大宋之手,周围盗匪不多,且是金兵北返必经之路。”赵九龄捻着胡须,慢慢道,“其二宜兴,虽盗匪丛生,但多是乌合之众。将军兵马一到,必定望风而逃。宜兴三面临湖,易守难攻。这两地皆是江南粮仓,足以供给数万大军。”

岳飞想到日后的反攻,优先选择了常州作为基地。但他们的兵马刚要上路,就得到了金兵占领常州的消息。略作思量后,岳飞调整计划前往宜兴。

宜兴当地最大的水寇郭吉,就是之前在马家渡放弃江防的水军统制,可谓罪不可恕。岳飞原本想将其除去,但郭吉听说岳飞到来,施展“长腿”本色第一时间跑了。岳飞派出王贵、张宪、傅庆三路堵截,将郭吉的水寇消灭于宜兴境内,更把对方劫掠的财富全部充作军资。

一时间宜兴附近的土匪山贼,不论是陆上的还是水上的,听说岳家军将至,多是闻风而逃。而其实岳飞并不主张对所有武装一律清剿,他更希望能够联合他们,因为他明白在并非人人生来就想当山贼,而是这个世道太艰难。

王贵道:“我军到宜兴一月有余,收编各路武装九个,不服收编的也大都离开了境内。唯有那张威武。他无视我们的书信,不做任何回复,甚至继续下山劫掠。”

“不如许我带兵去剿灭了他?”张宪问道。

徐庆道:“我听说,他们是接受了刘经统制的收编。”

刘经摇头道:“绝无此事。那张威武名声极差,桀骜不驯。我不会与这种人共事。”

姚政道:“虽说如此,张威武占据卧虎岭时,打过几次金兵。也不算完全不可救药。”

王贵道:“附近还有几股山贼,若个个如张威武,我们就要开始攻山了。而且张威武打金兵是为了劫掠物资,并非为了百姓。他劫掠百姓的恶事做得更多。功过不能相抵。”

刘经道:“不过若是动辄清剿,怕那些山贼狗急跳墙。我们主要的敌人还应该是金兵。”

几个人就此争论起来。

岳飞沉声道:“我亲笔给他写信,晓以利害。”

众人才停止议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岳家军之铁血军魂》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