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 统一河山,振兴中华。

「飞虎重生志气高,军装脱去换尤袍。得失功过难定论,一坯黄土化虚无」。

大鹰正想停在女主人肩膀,与她打招呼,但此时之杨灵,已凌空跃起,飞身扑向骠骑营之骑兵,她左一掌,右一掌,衣袖来一招横行霸道,把冲近的数名骑兵打下马,与小朱抢得马匹,手持短刀,冲进包围圈内,两人施展浑身解数,在佈滿兵马之敌阵中,如入无人之竟。杨广父子等四人在混战中,背靠著背,互相照应,需分心控制兩人质,却丝毫不落下风。弥勒教的教众本來是穷凶极恶,身经百战之辈,但今回遇到的却是当世之顶尖高手,顿感处处缚手缚脚,唯有使用人海战术,把敌人围在中央。

朱元璋双手互搏,从敌兵手中抢得长及关刀,把关刀掷给孫炎,孫炎上阵杀敌惯用大刀,只见他把关刀舞得风雨不透,如鱼得水,把骑兵纷纷打下马。各人抢得马匹,杨广脅持著柯天豹,杨峰控制著郭天爵,孫炎及杨灵领著众人杀出重围,向出口奔去,朱元璋典后。骠骑营统领赖老六帶队来追,却被朱元璋长一送,一招顺水推舟,打得他头骨粉粹,跌翻在地。慢得一慢,帮众前扑后继,再把众人围在中央。各人奋勇力战,敌人不断倒下,尸体在附近堆积如山,阻碍著马匹前进。群雄虽是武艺超群,但敌人四方八面,如潮水般湧来,要想冲出重围,短时

间内也非易事。

时间一长,敌兵越聚越多,把出路堵死,群雄且战且走,一步步的向出口推进。虽说矩离不远,却是寸步难行。贼兵一冲,又再把把群雄冲散。忽听到城墙外杀声震天,各人心中踏实,知道是邓愈率领之缓军杀到。弥勒帮众再度乱作一团,方知今天並非是私人恩怨,而是官兵围剿。帮众心想:‘与官兵为敌,是杀头之罪,教众士气尽失。朱元璋运起内功,高声喊道:“柯天豹及郭天爵密谋作乱,大逆不道,证据确凿,本王朱元璋今天亲率大军来拘捕,阻我者以叛逆同罪,当诛其九族,若放下兵器,举手投降者,一律既往不究。”他以内力把声音远远传送出去,一字一句,咬字清晰。大部份帮众早已无心恋战,更摄于其威势,纷纷丢下兵器投降。其余正在考虑的,基于连锁效应,也驻足不前,停止攻击。朱元璋领著众人向大门冲去。

弥勒教教主被擒,頼老六战死,教众已是人心惶惶,溃不成军。知道大势而去,只有丢下兵器,向朱元璋投降,才有一缐生机。郭英及候连海率兵攻进总坛。朱元璋在总坛中亲自指挥,帮众顽劣抵抗的全被歼灭。孫炎领军到处搜索,搜到珍宝及金银珠宝无数,简直是富可敌国,另外有一千多被关著的百姓,他们是被邪教掳來,充作免费苦力之用,更发现大量骇骨,大概便是杀人

灭口之罪証。弥勒教长时期横行霸道,终于被小朱率众瓦解。濠州百姓被欺压多时,闻讯均拍手欢呼,热烈庆祝。朱元璋更把禍害百姓,贪污腐败,勾结弥勒教之官员。缉拿法办。

三天后,李文忠及蓝玉率大军来到,肃清城中乱党,产除弥勒教残余势力,濠州之乱终告平息,弥勒教所训练之新兵及教众尽数归降。经審讯后,柯天豹被凌迟处死,郭天爵被处斩,受牵连的尚数千人,一并问罪,弥勒教徹底瓦解。郭天爵死后,郭子兴已再无后代留下。真的是绝子绝孫。小朱留下孫炎暂代管辖濠州等地,整顿吏治,重建程氏姐妹墳墓。临走前,他与杨灵再到程氏姐妹之墳前洒泪作别。缅怀旧事,不胜唏嘘。濠州叛逆已除,奸人尽数伏法,他与杨氏一家离开濠州,返回应天府。

朱元璋回到应天府后,小豪早已在宮中等候,父子相聚,小朱不胜唏嘘,程素已死,小豪失去毋爱,在皇族血统中更是名不正,言不顺。且有些关于小朱个人私隠,男欢女爱之事,与他原本隱瞒的身份有关,亦不便曝光。他与马秀英商量后,由皇后马秀英亲自抚养,视为己出,改名为朱標。因感念程素惨死之悲痛,朱元璋对他是特别宠爱。早有立他为太子之心,可惜朱標却是中年早逝。朱元璋忍著伤痛,把太子之位传与朱標的长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即

位时刚满廿一岁,可惜在位只得四年,便被燕王朱棣武力推翻。朱元璋过于感情用事,做成日后之动乱及不幸,是他始料所不及,這是后话。

朱元璋在应天府励志练兵,屯积军饷,做好北伐之准备。至正二十七年四月(1367)朱元璋见時机成熟,与众谋臣相讨,凭他的才智,制定北伐路缐,先取山东,切除蒙古人屏障,下河南,剪断蒙古羽翼,进军陜西潼关,扣其咽喉,使其孤立无援,再挥军长驱直入,大都自不战而降。再出兵一路,由汤和挂帅,李文忠为副,率兵十万,自山西、陜北、甘肃,下汴梁席卷而下。他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率兵二十五万,大举北伐。

朱元璋是现代人,深知人心归向之重要,害怕北方百姓对他误解及排斥,故在北伐前,请宋濓代为起草。北伐檄文在北伐前先公告天下。避免北方百姓争相逃避,拒义军于门外。特详述北伐之大义,尽显忧国忧民,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志。並以顺天意,救黎民为己任。檄文气势磅礴,忠义俱全,发人深省,为后人所推祟。对后世更有扱深远之影响。兹摘錄精要如下:『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

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其中『驱除胡虏,恢复中華』更成为清朝时汉人借用为反清复明的囗号。

檄文末段显出朱元璋具包容外族之胸襟,四海一家,此为建立和谐社会之先决条件。古代人对自己多称为汉人或唐人,而朱元璋在檄文中出现不少“中国”及“华人”之字眼,令到此撽文更有现代气息。除了对他爱国之情操表露无遗外,這也是朱元璋身为现代人而穿越至元朝之另一铁证。

朱元璋知人善用,雄才伟略,更洞悉天机,一切如他所预料无异,北伐义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十个月时间。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会师天津,于七月二十七日已佔领通州,元顺帝率妃嬪家眷连夜落荒而逃,放弃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义军兵不血刃,于八月二日攻克大都,元朝至此宣告灭亡。朱元璋统一全国,在南京称帝,驱除胡虏,改朝换代,建立了大明

皇朝。年号为「洪武」。

朱元璋统一江山后,曾四海出游。某年某日重回鄱阳湖,缅怀当年帶著十万军士与陈友谅水师六十万血战于此之情景,当年战争之激烈,死伤之惨重,把湖水也染红了,要不是当年僥幸留下一粒子弹,给了姓陈致命的一枪,现今也未知鹿死谁手,自己极有可能已尸沉江底了。据当地官府报告,這水域经常有怪风或沉船事件,极为怪异邪门,怪风说来便来,毫无先兆。小朱想起当年战死在此之孤魂野鬼。尚有忠义之韓城,为救他而自愿牺牲。朱元璋有见及此,命令官员在這里建做一间寺庙,名为“老爷庙”一为纪念韓城,其次是希望神明能镇住這些孤魂野鬼,能保一方风平浪静,国泰民安。

鄱阳湖之西北为庐山所在,朱元璋听说此山终年云雾缭绕,难睹其真貌。见閒来无事,与侍卫上山欣赏,只见风景秀丽,山峰雄奇,云雾变幻莫测,更有瀑布飞流直下。不禁喑自喝采,脑中泛起苏东坡有关庐山之诗句:「橫看成岭側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未识庐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心想当此名山胜景,自己身为明朝开国之君,今日有幸能到此一游,总不能不留下些绝句给数百年后之同胞欣赏。他细心思考,终于灵感如雪片飞来,他挥笔而就,下他著名的“庐山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

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飞虎元魔传》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飞虎元魔传》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