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第3章确定交易所筹备人员
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始人尉文渊直言,自己最初关于股票知识的启蒙来自于禹国刚写的书。
禹国刚1968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在军工厂工作。
1981年的春天,不安于黄土高坡命运的他,拿着变卖家产所得的600元钱,带着老婆孩子闯深圳。在深圳的爱华电子公司工作。
两年后,天上掉下个馅饼,正好砸到禹国刚的头上。禹国刚和另一位叫蔡靖华的小伙子就被选中去日本学习证券。选人到日本学习证券这件事,是日本友人冈崎嘉平太老先生向廖承志副委员长提出的。
冈崎嘉平太1979年开始提出,1979年、1980年、1981年连着提出了三年。廖承志副委员长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会用股票这些资本主义工具,这事以后再说吧。
到了1982年的时候,冈崎嘉平太老先生还是矢志不渝,他又一次向廖承志提出派员的要求。
冈崎嘉平太说:“你这个人真是的,我说过我出钱,你选人,至于学了以后用与不用,大权在你手里,你干嘛每次都婉言谢绝?”
这个话说得很软,实际上表达的意志是很中肯的,就是希望一定要派人。
廖承志心想也是,用不用以后再说,派两个人学了总不会有什么不好,学了证券用不着,只当是出去学日语了。
那会儿中国还没有股票,日本人觉得这是新鲜事,于是《朝日新闻》上就把两位在东京学习证券的小伙子的照片登了出来,照片的背景是东京证券交易所。
后来禹国刚回忆说:
那个记者问我,你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不用股票这个东西,派你们两个来干什么?这个问题很尖锐。所以我回答他说,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叫“学了不会是白学的,”他后面没有往下再问了。他如果再穷追猛打,我真不好说。那时候国家根本没把这个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日本只学了一年,禹国刚就回到了深圳。
国内没有证券这一行业,学了等于白学。他只好重新回到爱华公司,继续干他的老本行。
1989年底,深圳市要筹建证券交易所,副市长张鸿义才忽然想起有这么一个专业青年,于是禹国刚就从爱华被挖出来,跟王健做搭档。
王健原来是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的一名副科级干部。
1986,年深圳开全国先例,公开招聘12名副局级干部。时年36岁的王健前去应聘,结果金榜题名,1987年3月当了新组建的深圳发展银行的副行长。
深圳发展银行的迅猛发展,与王健两年半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恰在此时,1989年12月28日,深圳市政府一纸公文,让王健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了任命,出任证券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
当时的股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法规没有健全,机构操纵股价的行为时有发生,对于这个新工作,王健非常排斥。
上任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片空白。政府没有给予任何实在的支持,没人没钱也没有办公地点,更没有任何国内外交易所的资料及法律法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为了赌口气,也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王健上任以后,先办了4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人;第二件事是找钱;第三件事是找地方;第四件事就是组织人设计交易所的法律法规。
说是筹建深交所,可一没钱,二没地方。王健像密探似地四处筹钱,终于有一天探得消息,证券市场专家小组有一笔20万的经费存在银行里。
王健骑着自行车去向投资管理公司的总经理董国良借这笔钱。
没想遇上个豪爽人,董国良一口就答应了。
接着王健就开始找地方,找来找去,找到了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后代叶华明。叶华明是深圳市科委的领导,看到王健搞交易所如此艰难,叶华明深受感动。
“这样吧,”他对王健说道,“你们搬到科委大楼免费办公,以后交易所就设在科委大楼一楼的大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成功尝试: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