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心灵战“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支持读物》最新章节。
1.1新冠肺炎造成的心理影响
作者:璩泽
灾难与危机是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它会打乱原本平稳安宁的秩序,改变个体的成长轨迹,引发社会的动荡。某些人为造成的危机或许我们可以避免,但在无法逃避的灾难与危机面前,不仅我们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随后的蔓延带来的恐慌、焦虑与抑郁情绪更会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负性的心理状态会使人们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重急性流行病传播,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与痛苦。
由于急性流行病有传播快、感染性强等特点,一旦开始传播,便会对社会生活的大部分个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担忧,不少人还会由于其他方面的损失,间接地感受到疫情所带来的威胁。疫情通常会破坏我们的外部生活环境和内部心理状态原有的稳定与平衡。压力性的外部情境和由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刺激会促使我们采取一些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应激反应”或“应激”,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严重的应激会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甚至会使个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正确认识应激,会帮助我们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面对突发事件,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挑战。
应激对于个体的影响往往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事件的强度、个体对于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个体处理事件的能力与方式,以及个体的身体素质与人格特质等。因此,我们每个人对于同一事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也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1.1.1疫情下的情绪反应
负性情绪是应激的主要形式之一,通常表现为过度的情绪唤起(焦虑)或抑制(抑郁),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怀疑、抑郁、麻木与耗竭、亢奋等,具体的程度因人而异。
spanclass="zhonghei"焦虑:/span在疫情信息传播的初期与疫情暴发的高峰期,最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人们接收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其中不乏不详和不实的成分,这会加重人们对疾病的担忧,使人们感到无法放松,甚至情绪崩溃。同时,过度的焦虑还会使人出现呼吸急促、出汗、胸闷气短等生理反应。在些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些反应与患病症状类似,有可能人们的焦虑情绪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恐慌感。
spanclass="zhonghei"恐惧:/span面对传播性强的急性流行病,人们会格外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害怕自己被感染,因此会出现恐惧心理,不敢与他人交流和接触,出现回避和退缩行为。
spanclass="zhonghei"愤怒:/span由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原本的生活计划被打乱,不少人会出现愤怒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与挫败感直接联系的情绪体验,个体可能会由于受挫或遭受打击,出现攻击行为。
spanclass="zhonghei"怀疑:/span急性流行病时期,个体内心的怀疑通常是疑病心理。在本次疫情中,很多人由于对病毒信息和传播过程的不确定性,会时常担心自己是否一不小心就被感染了。这种疑病心理通常与焦虑相关,使得人们不断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甚至频繁进行医学检查,可能出现占用医疗资源的情况。
spanclass="zhonghei"抑郁:/span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弥散的负性情绪状态,个体可能会由于疫情一时无法被控制,或是患病后一时无法得到救治,或是失去至亲及所爱之人而感到绝望、委屈、伤心。这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往往会让个体沉湎其中,无法自拔,还会让人出现失眠、食欲下降等状况。
spanclass="zhonghei"麻木与耗竭:/span随着疫情的发展,有些人会因为前期高度紧张和焦虑而情绪衰竭,巨大的压力会使个体内部的心理资源耗竭,丧失决策能力和应对技巧,甚至变得麻木,失去生活的意义感,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如果出现这种行为,需要立即关注。
spanclass="zhonghei"亢奋:/span应激后人们的大脑会接受外部刺激,给下丘脑发送信号,使机体内部的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使个体产生较好的自我情绪体验。面对疫情时,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或不会被感染,甚至做出一些激进的行为,例如行为活跃或亢奋、睡眠减少但精力旺盛等。
1.1.2疫情下的行为反应
个体出现某种情绪反应后,会进而引发相应的行为以帮助个体满足内部情绪或环境刺激的需求,通常表现为以下特点。
spanclass="zhonghei"攻击与敌对:/span不少人会出现愤怒、谩骂、埋怨等敌对反应,可能会对医护人员或疑似患者出现攻击性行为,可能对社会秩序与规则表达出不满。
spanclass="zhonghei"回避与退缩:/span个体会在恐惧、焦虑与抑郁情绪的驱使下逃避与他人交流,恐惧日常生活接触,甚至放弃主动求助的机会,认为只有回避才是安全的。
spanclass="zhonghei"惊恐反应:/span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变得敏感多疑,注意力高度集中,任何一丝异常都会引起个体的极端反应,例如呼吸急促、紧张、胸闷出汗等。
spanclass="zhonghei"强迫行为:/span一些人会出现以强迫洗手、强迫清洁为表现形式的强迫症状,或是强迫自己查询相关信息等,但同时,又自知自己的行为不正确,想要停止强迫,结果造成心理极大的痛苦感。
spanclass="zhonghei"活动减少:/span一些个体会变得麻木呆滞,经常独自发呆或思维散漫,原来感兴趣的事情如今也不想做了,活动明显减少。
spanclass="zhonghei"人际关系或社会功能受损:/span疫情还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怀疑心态加重,损害个体之间的人际交往。有些人甚至出现了不想上学、不想上班等情况,严重损害其日常社会功能。
spanclass="zhonghei"自杀与自伤:/span在极度悲观情绪的影响下,一些人还会丧失对生活意义感的追寻,开始考虑并尝试自杀或自伤行为。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的反应,应尽快寻求危机干预人员的介入。
1.1.3疫情下的认知反应
认知功能受到情绪和行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支配着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应激反应会增强或减弱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注意,从而改变个体主观对于世界的建构。遭遇应激后,个体在认知层面通常表现出以下的消极反应。
spanclass="zhonghei"注意力不集中或弥散:/span由于压力和创伤事件的影响,人们会反复思考和回忆事件与事件发生的经过,从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处理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其他事,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下降或注意力缺失。
spanclass="zhonghei"思维迟缓:/span思维迟缓主要表现在个体的语言和行为方面,如回答迟滞、行为缓慢,对问题反应迟钝,或者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类似于抑郁状态。
spanclass="zhonghei"记忆力下降:/span记忆力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个体由于应激而造成认知方面的损害时,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健忘或记忆力受损。通常有几种表现形式:对疫情本身信息的遗忘;对自身信息与自身行为的遗忘;对过去某一段时间的重要事件的遗忘等。
spanclass="zhonghei"决策能力受损:/span决策能力受损也是消极应激反应的一种形式,人们无法理性客观地做出评价、判断和决策,还会受负性情绪影响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通常会与攻击、回避等行为一同出现。
1.1.4疫情下的生理反应
spanclass="zhonghei"躯体化:/span一些人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由于无法得到积极的疏解与引导,又没有合理的渠道表达,就会转换为躯体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本次疫情中,有些个体通常会出现一些新冠肺炎症状类似的情况,如头晕、恶心、发热、腹痛等,随之增加恐慌心理。
spanclass="zhonghei"睡眠与食欲变化:/span个体会表现出睡眠质量下降、失眠、多梦、易惊醒以及食欲增加或减退的情况,从而使个体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其身体健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