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说书人言书外事(1 / 2)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那我就与你们说一个好些年前的故事吧,就好些年前的……”

喧嚣的桌下人群静了下来,不似先前吵闹,仿佛塾中听课孩童,对故事百般不忌,也愿听。

“曾经有一国,国号名唐,位置约莫是在周、武国、南均、卫国和宋国五国之间,国虽不大,却可水陆联络大周南北东西;

而当时的唐国之君年不过而立,却甚有贤名,纵横捭阖之余,交好周围五国,因其位置关要且所施所行利商之策,一时间东南西北八方商贾云集,亦使其国富而民丰;

可唐国尽占地利之便,亦可为乱战之由,天下承平时还好,可一旦生乱……关要之地亦沦为四战之所……

始正四十七年,三番寇边,北燕首当其冲,却以一国之力,于三个月之间,独抗三番百万贼寇,也就是这三个月时间,北燕北境近百万户,几乎打得十室九空,一时间可谓势如累卵、危在旦夕;

而大周天子不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理,拒以发兵援救,反而令北冯关十万精兵按兵不动,甚至怕北零丁还有余力南下呼兰山,忧惧梁纪不力抗,举天下国都而南迁,一时之间,天下震动,大周虽贵为天下宗主,然则危急之时行此颜面扫地之策,开国三百年所积威信,一朝荡然无存!

可大周虽如此,却有纪国义攻北零丁;梁国铁骑出扶风;襄国射却长毂援龙塞;武国三军战北蒙;唐国举一国而养六国兵……

这一战,打残了强盛一时的北燕北纪,打空了襄武梁唐,梁纪两国呼兰台一役死了三十万兵;北蒙山一役,武国灭暴齐半数封国所立之三军,去时一十八万人,归时不满万!

俗世腐儒常言周灭暴齐八百封国无义战,可这一遭后,谁敢说这天下无义战?

彼时世人或有一问:大周何在?

大周?

大周在守太平,守它的天下太平……”

一只枯老的手,取桌上凉茶饮了一口,喟叹一声,酝酿好情绪,复又开口:

“六国于龙塞、呼兰台、北蒙山三战三胜后,三番弃了六十余万具尸首,北遁而逃,

可国仇家恨在,哪里有有欠无还的道理?六国聚兵十万入番境,以杀止杀,北燕龙塞数百里之境无人烟,那便还三番一个千里无人烟,

最后打到零丁、东匈、去卑三番龙庭北徙,去了北海那终年苦寒之地,从此不敢南望,打哪以后,大周境外千里内,果然不见三番人烟……

北境三番寇边之战打了五年,到底是我们胜了,那三番所遗数十万尸首,已成了北境三座如山一般的京观,

始正五十三年,北援北燕各国的兵马才启程回国,襄、武、纪三国兵马入北冯,

时武国之武王武莫殆,于北冯关城楼上,以其半步天人境之一剑,劈开城上屹立两百年不倒的大周王旗,北冯关近百尺厚的城墙也被一剑斩穿,关内大周千百悍将十万军,莫有能与其直面对视者。

后来年近半百的周天子觊觎唐国举国能养六国兵马之富,假借下嫁竟宁公主与唐王李皓之计,却在送亲队伍里混入八百精锐,

既入唐境,夺了关隘城门,大周驻于两国边境的数十万精兵瞬息便至,于那三番之战中用尽举国国力的唐国,如何能与安守太平的数十万大周精兵为敌?唐国遂灭……

大周之不义再次震怖天下,卫国、南均也趁势而攻唐,武国虽发新兵万余以为援,却也难敌三匹豺狼,只保得唐国百姓出南冯关,纳为武国之民;

唐国最后四分,大周、南均、卫国、武国皆占其土,其中武国最多——唐王李皓把南冯关以东尽数托付给了武王武莫殆,而南冯关以东乃唐国最为繁华之地,为此大周甚至兵逼武国,

武王武莫殆何其勇烈之人,于南冯关外,单衣素剑九问大周三十万兵,大周统兵元帅靖安侯姬千俦羞不能答,拒了天子之令,退兵罢战,周亡唐之一役才到此结尾。

逐胡亡番千里路,帅军绝誓万万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桃花山刘家修仙传》《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官人官色》【比奇屋】《华娱之2000》【齐齐读】《文豪1978》《我是一颗武装卫星》【大家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演武策》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