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各地农民支持合作化
1952年11月,宣传部门组织从苏联参观回国的农业劳动模范,对集体化农业的好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全国全面丰产模范耿长锁说:“苏联集体化农业的好处说不完。我们那里常受旱涝的威胁。但在苏联,坡地不旱,洼地不涝,都长得好庄稼。因为苏联不靠天吃饭。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改变着气候。防风护田林带、水渠和人造雨,使土壤保有充足水分。这是我们亲眼见到的。”
吉林韩恩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人韩恩说:“一看苏联农村,就觉得我们的道路是广阔的。我们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就是初步的集体化。苏联的集体农场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苏联今天的道路,就是我们明天的道路。只要大家努力,那么苏联的集体化农业离我们是不远的。”
全国著名的农业丰产模范李顺达说:“苏联集体化的农业真好。苏联地大,经过集体化之后,把土地集中起来,能够充分地使用劳动力和机器。从苏联的经验看来,要集体化就要把小块土地联成大块,要制造大机器,要把劳动力组织起来。”
这些宣传对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宣传,全国广大农民开始积极支持农业合作化了。
1952年年底,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接到通知,昔阳县委指派他到晋中地区参加培训,学习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的方法。
在去晋中地区的路上,陈永贵看到有些村庄成千成百亩的土地连在一起,三十一伙,五十一群的农民正在地里施肥,整地,偶尔还能看见一两部拖拉机在田地里忙碌,翻起一行行黑色的土块,抽水机则“哗哗”地在往地里灌水。
这下可把陈永贵吸引住了,他惊奇地问坐在身旁的老张说:“老张,这儿的农民怎么有这么多的土地,一块地就有上百亩?”
老张笑着对他说:“永贵,听说这里已试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地界都刨啦!”
陈永贵一听,对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加感兴趣了。
一到目的地,陈永贵迫不及待地找到接待的同志,要他介绍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
培训结束以后,陈永贵立志在大寨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归途。
接下来,陈永贵主动带领大家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经过几天的学习,大寨人对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了初步的认识。一张张入社申请书像雪片一样飞到陈永贵和村支部委员们的手里。
有的村民特意到陈永贵和支委们的家里表示入社的决心。
大伙立即推派陈永贵、梁便良、贾进才和老贫农贾耕云,到县里去申请办社。可是,陈永贵他们一到县里,却被那个上面派来的办社工作队队长泼了一瓢冷水。
办社工作队队长说:“上级决定昔阳县先办3个试点社,你们要办,年后再说,现在可不能乱来。”
这意外的消息,使大寨人从头冷到脚,大家都撅着嘴,生气地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组织起来力量强,办社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偏要等到以后呢?”
陈永贵看到大家这样迫切要求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就打算组织村民们先试着办一个,也可以积累一些经验。
陈永贵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里的大队干部和群众们,大家一致赞成,并决定马上做办社的准备工作。
但是,要做办社的准备工作,还得有一个能写会算的人当会计。大寨村的人,在旧社会里都是靠扛长工、打短工过日子的,都没进过学校门,有的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上来。逢年过节写副对联呀,农具上写个字呀,都要去请人代写。现在没有个会计,大家的心里都急起来了。
会计到底叫谁担任呢?陈永贵想起了贾承让。
贾承让是贫农的儿子,在旧社会里扛过10多年长工,下过三四年煤窑,讨过几年饭,解放后念过3个月的冬学。
陈永贵找到贾承让,对他说:“承让,你先干起来,在干中学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团结建国:新中国经济战线的第三大战役》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