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第二章 著名军事家的故事3(1 / 2)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政治军事谋略家成才故事》最新章节。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第二章著名军事家的故事3

卡尔·冯·曼纳海姆

卡尔·曼纳海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了芬兰脱离俄国的独立运动,并且确保了他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都是独立的民族。他对有利地形和气候的明智综合利用使得他得以战胜比他强大的武力。曼纳海姆被称为芬兰的乔治·华盛顿,是他的国家最受尊敬的军事领导人。

1867年6月4日,曼纳海姆出生在土尔库附近的洛乌希萨里(Villnas)一个贵族家庭,这时他的祖国芬兰还是俄国的一部分。1889年被任命为俄国轻骑兵的陆军中尉,曼纳海姆参加了1895年5月26日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加冕礼的仪仗队。在1904—1905日俄战争期间,曼纳海姆学习了自己战争的主要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曼纳海姆中将指挥一个兵团抗击德国人。

随着1917年大革命中俄国军队的瓦解,曼纳海姆回到祖国加入了一场于1917年12月6日宣告芬兰独立的运动。1918年1月16日曼纳海姆在芬兰西部接受了反共产主义白军军事武装的指挥权,挥军向南驱赶赞成共产主义的红军。在瓦萨,曼纳海姆夺取了一个俄国的要塞和一批急需的武器弹药。有了这些战利品和装备,曼纳海姆继续对抗红军的行动直到3月16日在坦佩雷外遇到一支装备优良的军队。

曼纳海姆的进攻暂停了,但是稍后德国军队加入了战斗并于4月18日占领了赫尔辛基,将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分割为两个部分。曼纳海姆利用德国人的胜利向东前进切断了源自俄国的卡累利地峡。随着俄国战败,德国人根据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定被迫撤退,芬兰保住了其独立地位。曼纳海姆于1918年12月2日宣布为芬兰的摄政者,继续率军击败最后几支红军。随着战争的结束和1919年7月17日芬兰共和国宣告成立,曼纳海姆隐退了。

1931年六十多岁的曼纳海姆被芬兰政府召回,任命为国防部主席准备抵抗新兴的苏联的威胁。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曼纳海姆监督指导卡累利地峡崎岖地带由相互联结的战略要塞组成的防御工程建设。

曼纳海姆防线变得知名是在其快完工时,苏联投入了将近一百万兵力于1939年11月30日对其进攻。曼纳海姆被任命为总司令率领只包含五万正规军总数不足三十万的士兵面对苏联的武装力量。虽然芬兰兵力弱很多,但是曼纳海姆把他的士兵训练得跟他的防御工程一样强大。每位芬兰士兵都有足够的冬衣,包括与雪景协调的白色外套,还有一副滑雪板以方便行动。

与之相反,苏联的军队训练素质低、装备贫乏。这些侵略者大多来自乌克兰,对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下如何生存都没有准备,更不用说战斗了。索姆斯萨尔米战役在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间进行,曼纳海姆利用天气和地形来拖延苏军的前进,设伏兵切断他们的补给线,然后用狙击兵和炮兵配合消灭被隔离开的部队。在侵略期间,苏联因被敌剿灭或被冻死损失了2万7500名士兵而芬兰只损失了900名士兵。俄国人还有两个完整的兵团放弃了武器和装备。

虽然芬兰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更多的俄军补充进来,无论曼纳海姆的士兵还是恶劣的天气都不再能压制住他们。2月1日苏联聚集了五十四个兵团冲破了曼纳海姆防线。芬兰人作战勇猛,但是苏军强大的兵力还是在苏玛击败了他们的防守。1940年3月12日芬兰投降,但是苏联允许这个国家维持一定程度的自治,条件是他的人民不能组织游击战争反对占领者。芬兰总的伤亡人数是二万五千,估计苏联的伤亡是这个数据的十倍,还有四十万人负伤。

苏联和芬兰之间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当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俄国时,芬兰与德国结盟,曼纳海姆再次担任军队指挥官,重振士气将俄国人赶出他们的国土。曼纳海姆的首次进攻就成功地迫使俄国人撤退。虽然德国要求曼纳海姆向列宁格勒追击俄国人,但是他拒绝将他的部队带入苏联。在随后短暂的和平时期,芬兰政府将曼纳海姆提升为陆军元帅。

1944年,当苏联最终取得对抗德国的优势时,他们重振士气进攻芬兰。曼纳海姆的部队表现很好但是再次寡不敌众,芬兰再次被迫于1944年9月4日与苏联签订和平条约。作为条约的一部分,曼纳海姆指挥了他的最后一场战役将他从前的德国盟友赶出了他们占领的拉普兰。

根据新条约,曼纳海姆还接任了芬兰共和国总统一职。他专横的政治手腕堪与他出色的军事才能相媲美,曼纳海姆在战后保持芬兰的独立平衡了东西方的关系。他一直是政府首脑直到年纪渐大身体变差才被迫在1946年退休。他于1951年1月27日在瑞士的洛桑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没有曼纳海姆也许就没有芬兰。毫无疑问,他的军事和政治领导挽救了一个国家,否则这个国家不可能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政治格局中生存。他对修筑大型防御工程的专业意见和他善于在崎岖地形和恶劣天气下利用运动战来抗击强大的部队为他赢得了最受尊敬的芬兰战士的声望。

他的表现也使他成为苏联最尊敬和惧怕的对手。在后来的四十年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曼纳海姆是可以阻止和打败自吹自擂、天下无敌的苏联军队的证据。曼纳海姆在本名单中相对较低的排名不是他个人领导能力和影响力的反映,而是因为芬兰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力不大。

伦德施泰特

在纳粹德国的高级将领中,声望像伦德施泰特这样高的人为数不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强,英国人认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资历深,其资历在纳粹将领中是首屈一指的,人们把他视为德国陆军的元老。旧日德国军人的典型。

1875年,伦德施泰特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据说,其家族的军人生涯已经延续850年之久。他的父亲出身贵族,青年时当过骑兵少尉,后来升到少将。1892年,17岁的伦德施泰特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校毕业,被派到驻卡塞尔的步兵第83团任见习军官,一年后晋升为少尉,开始了正式的职业军官生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大战期间,由于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异的表现,他提升得相当慢,大战开始时,他任预备第22师的上尉参谋,1916年晋升少校,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参谋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0年以中校军阶加入共和国陆军,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1923年晋升上校,1926年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1927年晋升少将,1928年任骑兵第二师师长,一年后升为中将,1932年任第3师师长及柏林第3军区司令,半年后又任下辖六个师的柏林第1集团军司令,这时候他已经是上将了。

伦德施泰特是一个性格复杂、难以揣摩的人,他谦虚而又清高,缺乏自信而又多疑;有时沉默寡言,有时议论风生;有时感情冲动,有时又格外镇静和沉着。他的家庭生活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27岁结婚,只有一个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独生子。在军事思想上,他既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也不是一个守旧的人,比如在对待装甲兵的问题上,他虽不赞同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体制和战术,但又主张部队技术装备的更新,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发展。

伦德施泰特是个纯粹的职业军人,对政治缺乏兴趣,希特勒夺取政权后,在军队建设问题上常同他所在的陆军总部发生意见分歧。1938年元月,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职,伦德施泰特因此同希特勒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辩。

这年夏天,当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发生危机时,他指挥的第2集团军被内定为入侵捷克的主力。当慕尼黑会议解除了苏台德地区的危机后,厌倦官场生活的伦德施泰特主动呈请辞职。据德国一些人说,在这之前,他一再警告要避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8月下旬,德军入侵波兰的前夕,伦德施泰特被重新征召服役,希特勒任命他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得力助手——德国陆军中的干才曼施泰因出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在入侵波兰的行动中,他们没有完全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执行,而是根据实际战况,毅然把第10集团军调到华沙北面阻止波军主力向东撤退,使波军大部遭到围歼。为表彰其卓越的指挥,希特勒授予他武士十字勋章,并任命他为东线总司令。10月18日,他又调任新职,任西线“A”集团军群总司令。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以及英国远征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次代号为“黄色方案”的作战行动的实施,是按曼施泰因提出的“镰割”计划进行的。伦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作为攻击主力,越过阿登山脉,直趋英吉利海峡沿岸,从马奇诺防线后进至瑞士边界,完成大包围态势。而“B”集团军群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开路,在航空兵协同下向阿登地区急进。“镰割”计划获得惊人的成功。英、法、比、荷、卢都溃不成军。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英国远征军侥幸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法国也被迫于6月22日投降。7月19日,伦德施泰特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

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劳召集会议,部署对苏联的入侵、伦德施泰特又被调到东线,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他指挥的部队除德军外,还有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的部队。6月22日,德军发起全线进攻,苏军节节败退,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围歼了东面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于8月24日进至第聂伯河河口,突入苏联国土纵深达500多公里。8月到9月下旬,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又在其中央集团军群的支援下,攻占了基辅,俘虏苏联红军60余万人。

11月,伦德施泰特又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装甲集团军沿亚速海北岸继续东犯,一度曾攻占了罗斯托夫。伦德施泰特由于积劳过度,在其指挥部因心脏病突发而昏倒,后经抢救才脱离了危险。此时严冬来临,他意识到后勤补给线过长,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军难以在当地长期坚守,于是建议将部队后撤100公里,希特勒没有批准,于是他以心脏病为理由要求辞职。伦德施泰特以为希特勒会表示挽留并接受其意见。不料希特勒却立即答复道:“我批准你的请求,请你马上交出指挥权,伦德施泰特把指挥权交给了德国陆军元帅赖歇瑙,但防线并没有守住,不久就被苏军赶到了米亚斯河一线。”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再次起用伦德施泰特,任命他为西线总司令。1942至1943年,西线无大战事,伦德施泰特主要是在其总部所在地巴黎,与德国的傀儡贝当保持接触。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对构筑沿海要塞工事态度消极,遂将此事交给了“B”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战争形势急转直下。伦德施泰特此时已看到德国在军事上是必败无疑了。1944年6月6日,盟军在强大的海空军支援下,出动大量地面部队在诺曼底登陆。盟国的空军夺取了从沿海到内陆纵深地区的制空权。切断了德军所有交通线,使德军在白天无法采取作战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伦德施泰特主张的“机动防御”已毫无意义。

7月2日,希特勒授予伦德施泰特一枚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同时任命克卢格接替了他的职务。伦德施泰特回到德国休养,希特勒送他一张25万马克的支票,他把这笔钱如数存入银行,一直不曾动用。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伦德施泰特认为这是一种叛逆行为,他说:“作为一个军人,要受宣誓效忠的约束。”正因为如此,他才奉希特勒之命担任了“德国荣誉军人法庭”的主席,负责审理反抗希特勒的案件。

希特勒为了利用伦德施泰特的影响鼓舞士气,于1944年9月1日请他三度出山,再次担任西线总司令之职。10月18日,伦德施泰特代表希特勒主持了隆美尔的国葬仪式,当然他并不知道隆美尔是被迫服毒自杀的。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所谓“伦德施泰特攻势”,但实际上伦德施泰特并不同意这次反攻,甚至根本不管,只是让他的部下们尽力而为之。他把自己的司令部仅仅作为传达希特勒指示的通讯站。虽然德军在反攻初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后续力量不足等原因,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兵器之后,至1945年1月底又被盟军赶回原出发阵地。1945年3月9日,在美军渡过莱茵河之后,他又一次被解除了西线总司令职务,奉命永久退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穿进同人文怀了影帝的崽》《宝珠也想不到[重生]》《黑之书》《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全民求生,但我血条不见了》《轮回乐园》《渣攻改造,BE改写HE》《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神话:灵性支配者》《高达之吹过宇宙的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政治军事谋略家成才故事》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