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建神机司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处置了王宗瑶等人,王衍又道:“兵部尚书庾传素、刑部尚书庾凝绩等人上位以来,不思报效国家,只知道争权夺势,以至于我蜀国朝政乌烟瘴气。朕的俸禄,不养尸位素餐之辈。传朕的旨意,免去其一切职务,皆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两人一听,都面如土色,心中倍感凄凉,却也不敢争辩。

此时王衍杀气正盛,若是敢多说,纯粹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两人向王衍磕头谢恩,而后一语不发,失魂落魄离殿而去。

加上此前被斩的礼部尚书韩昭、户部尚书潘在迎、工部尚书顾在询,蜀国六部之首,除了吏部尚书杨玢外,已被王衍一扫而空。

王衍看向王宗鼎,道:“朕欲令王兄兼任中书令,参与国事,不知王兄意下如何?”

鲁王王宗鼎,是王建第七子,才略出众,却性情淡然,与世无争。

王衍即位后,其余兄弟诸王,全部都兼任军职。

只有王宗鼎,对兄弟们说:“亲王掌兵,实是祸本,况主少臣强,谗间必兴,缮甲训兵,殊非我辈应做的事情。”

于是他辞去军职,一心经营书舍,寄情于山水之间。

王宗鼎本来就不想在朝中任职,只愿做个闲散王爷,闻言忙是出班奏道:“陛下,臣才疏学浅,不能胜任,恐有误国事,还望陛下三思。”

“王兄大才,朝野皆知,王兄不必推辞,暂且担此重任,为朕分忧,若日后王兄厌倦,那时再做商议。”

王宗鼎听到王衍这样说,无法拒绝,也只得点头应承。

王衍道:“免去宋光嗣枢密使的职位,由其弟宋光浦代之。”

宦官宋光嗣、宋光浦虽是兄弟二人,其性格却大不相同。

宋光嗣只知道媚上欺下,阿谀逢迎,而宋光浦却是宦官中少有的忠直敢谏者。

他曾以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姑苏台》劝谏前王衍,“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至此,先皇王建留下的五个托孤大臣宋光嗣、王宗弼、王宗瑶、王宗绾、王宗夔,只剩下一个为人忠诚的临洮王王宗瑶仍在朝,其余奸佞之辈,皆被一扫而空。

王衍紧接着又宣布一系列委任:“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任太子少师兼侍中,任圜任兵部尚书、李愚任工部尚书、李严任礼部尚书、右补阙张云任刑部尚书、雒县县令段融任户部尚书。”

王衍冷眼盯着众臣,问道:“众卿可有异议?”

几个六七品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和敌国降臣,一下子皆升为朝中重臣,位列殿中多数人之上,众臣心中满是羡慕嫉妒恨。

只是此时他们都被王衍吓住了,也没人敢多说什么。

“臣等无异。”众臣轰然应答。

“好!那就令其即刻赴京上任。”

王衍心中冷哼,算你们识时务,若是有不开眼的,朕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蒲禹卿等人都是王衍结合所知历史,精挑细选的高风亮节之人。

蒲禹卿,成都人,在参加科举时,就曾经挥斥方遒,面对时政侃侃而谈,针砭时弊,毫不避讳。

当初前王衍想要去秦州,蒲禹卿更是屡屡劝谏,言辞激烈,只是前王衍一心要做隔壁老王,不听忠言。

历史上,前王衍在秦川驿被杀后,蒲禹卿悲痛大哭,在驿门上题诗云:

“我王衔璧遂称臣,何事全家并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犹新。

非于大国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题写完毕,蒲禹卿把笔往地上一扔,甩袖离去,从此下落不明,据传是为国尽忠了。

任圜等三人品行高洁,才能出众,都是忠君事主之辈,若不是被李存勖卖给蜀国,王衍想要收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段融、张云二人,性格耿直,原本只是七品小官,却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屡次劝说前王衍要以国事为重,远小人,因此遭受佞臣打压,多年来不能升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前蜀亡国君》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前蜀亡国君》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