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夏禹,①名曰文命。②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③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注①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
“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注②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
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后代因其行,追而为谥。
其实禹是名。故张晏云“少昊已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已来,天下之号因其名”。又按:系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正义帝王纪云:“父鲧妻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大戴礼云‘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华阳国志云‘今夷人共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至今犹不敢放六畜’。”
按:广柔,隋改曰汶川。
注③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又连山易云“鲧封于崇”,故国语谓之“崇伯鲧”。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汉书律历志则云“颛顼五代而生鲧”。按:鲧既仕尧,与舜代系殊悬,舜即颛顼六代孙,则鲧非是颛顼之子。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
当帝尧之时,鸿水①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髃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②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③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注①索隐一作“洪”。鸿,大也。以鸟大曰鸿,小曰鴈,故近代文字大义者皆作“鸿”也。
注②索隐言无功状。
注③正义殛音纪力反。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束鴋发蒙纪云:“□三足曰熊。”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箰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①身为度,②称以出;③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注①索隐言禹声音应钟律。
注②集解王肃曰:“以身为法度。”索隐按:今巫犹称“禹步”。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士’。”索隐按:大戴礼见作“士”。又一解云,上文声与身为律度,则权衡亦出于其身,故云“称以出”也。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①定高山大川。②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③卑宫室,致费于沟淢。④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⑤山行乘琻。⑥左准绳,右规矩,⑦载四时,⑧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觽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觽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注①集解尚书“傅”字作“敷”。马融曰:“敷,分也。”索隐尚书作“敷土随山刊木”。今案:大戴礼作“傅土”,故此纪依之。傅即付也,谓付功属役之事。若尚书作“敷”,敷,分也,谓令人分布理九州之土地也。表木,谓刊木立为表记,与孔注书意异。
注②集解马融曰:“定其差秩祀礼所视也”。骃案:尚书大传曰“高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
注③集解马融曰:“祭祀丰絜。”
注④集解包氏曰:“方里为井,井闲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为成,成闲有淢,淢广深八尺。”
注⑤集解徐广曰:“他书或作‘蕝’。”骃案:孟康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如淳曰“橇音‘茅蕝’之‘蕝’。谓以板置(其)泥上以通行路也”。正义按:
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起,人曲一龏,泥上擿进,用拾泥上之物。今杭州﹑温州海边有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琻,一作‘桥’,音丘遥反。”骃案:如淳曰“琻车,谓以铁如锥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又音纪录反。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也。琻音与是同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左右言常用也。”索隐左所运用堪为人之准绳,右所举动必应规矩也。
注⑧集解王肃曰:“所以行不违四时之宜也。”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①壶口,治梁及岐。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③覃怀致功,④至于衡漳。⑤其土白壤。⑥赋上上错,⑦田中中,⑧常﹑韂既从,大陆既为。⑨鸟夷皮服。⑩夹右碣石,⑾入于海。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尧所都也。先施贡赋役载于书也。”郑玄曰:“两河闲曰冀州。”正义:按理水及贡赋从帝都为始也。黄河自胜州东,直南至华阴,即东至怀州南,又东北至平州碣石山入海也。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皆冀州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之东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岐山在右扶风美阳。”索隐郑玄曰:“地理志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之东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岐山在右扶风美阳。”正义括地志云:“壶口山在慈州吉昌县西南五十里冀州境也。梁山在同州韩城县东南十九里,岐山在岐州岐山县东北十里,二山雍州境也”孔安国曰:“从东循山理水而西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太原今为郡名。太岳在太原西南。山南曰阳。”索隐岳,太岳,即冀州之镇霍太山也。按: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东。凡如此例,不引书者,皆地理志文也。正义括地志云:“霍太山在沁州沁原县西七八十里。”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覃怀,近河地名。”郑玄曰:“怀县属河内。”索隐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