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工作的成功秘诀

内化工作的成功秘诀

世上每个人都有天生的需求,渴望更高的价值需求,就像我们一出生,每天都需要吃一些含锌含镁的食物一样,其实,我们追求更高层次价值以及动机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对美、真实、公正等价值都有本能的需求。如果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思想,那么关键问题就不会是:“什么力量引发创造?”而是:为何并非每个人都有创造力?

在我进行“自我实现”的研究工作时,不断有学生和教授找我谈话,他们都想和我一起工作。不过,对于他们的态度我感到怀疑,甚至可以说非常沮丧和失望,对他们完全不抱任何期望。这是和他们长期满脑子幻想的半调子实际接触后所产生的结论,这些人总爱讲大话、画大饼、空有一腔热情,但是当你要求他认真研究时,却拿不出任何成绩来。因此,我不顾任何情面直接说明我的态度。对于半调子的人(和工作者、实干家相反),我也直接表明对他们的轻视态度。

对于那些抱有不切实际冲动的家伙,我常常分派一些表面上似乎很愚蠢,其实相当重要而且值得去做的事。结果,十之八九没有通过这项测验。后来我发现,这不只是个测验而已。如果没通过这个测验,就必须把他们拨到一边去,我劝他们加入“负责任市民联盟”。打倒外强中干和光说不练的人以及上了一辈子的课却没学到任何东西的学生。

这项测验对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意义:你可以借此知道他是不是一棵苹果树——他会长出苹果来吗?他会结出果实吗?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分辨多产与贫瘠、空口说话与真正做事的人之间的差异,并找出谁能改变世界,而谁又对改变无所裨益。

另一方面是关于个人拯救的话题。曾经在圣罗莎所举办的存在主义会议,谈论了很多这方面的议题。我有一次曾经毫不客气地提出反驳,表明我对寻求拯救者的轻视。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极度自私,对社会和世界一无是处。另外,在心理方面,他们也是愚蠢而错误的,因为寻求个人拯救并不能真正达到个人拯救的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日本电影《生之欲》(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作品)中所透露的:只有勤奋工作并且全身心地投入上天和个人命运召唤你去做的事,或任何值得做并且有价值的工作,只有如此,你才能真正达到个人救助。

我曾引用一些英雄人物的话,这些人不只获得个人拯救,也受到所有认识他们的人真挚的关心与敬仰。他们都是极其优秀的工作者,而且在所处的环境里毫无怨言。简单地说,通过对重要工作的全心投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行为,是抵达人类幸福的唯一途径(与直接寻求幸福不同:幸福是一种附带现象、一种副产品,不需要刻意去追寻,而是德行的间接奖赏);另一种方式——刻意寻求个人救助——就我的观点来看,这种在洞穴中进行内省的方式,对任何人而言都是行不通的。我不否认,对印度人和日本人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我过去的经验中,对其他人而言却毫无作用。

我认为,快乐的人就是完成了他认为有价值的工作。此外,在我的著作和以前的文章中也提过,所有关于自我实现的主题都强调这一点:这些人的超越动机(自我实现的员工在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寻求存在价值的满足,如真、善、美等;又称为成长动机或存在动机)来自于超越需求,而这些需求则源自于对重要工作的投入、奉献和认同。各行各业均是如此。

否则,我就可以不负责任地断言:救助是自我实现工作和自我实现职责的副产品。我们社会的年轻人的问题是,自我实现的观念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道闪电突然击中他们的脑部,他们本不想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另一方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为自我实现就是:摆脱禁令以及控制,支持任性和冲动。我对他们已失去耐性,这些人不执著、不坚持、不能忍受失败。很显然,他们所认定的特质刚好和自我实现特质相反。

话又说回来,也完全没必要这样,以为努力消除自我觉察或自我意识,就能达到自我实现、超越自我。自我实现的工作,既是寻求和完善自我,也是达到无私境界的一种办法,也就是真实自我的最终表达。它解决了自私和不自私、内在和外在之间的分歧——因为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已被内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世界与自我已不再有什么分别。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已融为一体,也没有主观与客观的差异。

我们在大梭温泉曾经和一位艺术家聊过,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工作者和真正的成功者,在自我实现这方面的观点非常先进。他一直催促贝塔(我太太)“亲自”动手雕塑,打消她的顾虑和防范心理,也不理会她的任何解释或借口,认为这些论调听起来都太花哨、太高调了。“成为艺术家的唯一方法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他特别强调自我约束、劳动和流汗,他不断重复一句话:“积沙成丘,用木头、石头或黏土做出一些东西,如果觉得作品很糟糕,就把它扔掉,总比什么事都不做来得好。”他说自己绝对不会收一个连续几年都不自己动手做的学徒,和贝塔道别时也不忘提醒她“积沙成丘”。他要求她应该在吃完早餐后就立刻工作,就像为生活奔波的水电工一样,每天都必须按时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就会被老板解雇。“你应该以讨生活的认真态度去做这份工作”。

很明显,他有着奇特的思想,说话豪放不羁。不过,你必须重视他,因为他具有成功的品质——他并不是一个光说不练的人。他揭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证明生命价值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当我们在谈话时,贝塔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假设有创造力的人喜欢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当然这是可以测试出来的。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何人们不创作或工作?反过来说,每个人都有创作和工作的动机,包括小孩和大人。这点已被假设,现在必须解释其中的禁令和阻碍。是什么东西阻碍人们的创造动机?

另一条思考方向:匮乏动机是满足基本需求的一种低层次动机,自我实现以外的四种需求均属于匮乏需求的范围,这些需求是因个人不足而希望努力去取得,获得满足后就不再感到有所欠缺。我一直认为创作者拥有特殊才能和天赋,与健康和个性毫不相关。但现在我认为还有努力工作和意志力这两方面的原因。有些人就大胆而骄傲,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于是他就真的成了艺术家,因为他像对待艺术家般地对待自己,所以自然而然的,其他人也慢慢认同了他。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这个世界很重要,你自然就会变得很重要。你认为自己变得很重要,与你心中所内化的重要性等同,这也是人类克服现存缺点的方法。如果你堕落了、生病了、不能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你必须好好照顾自己、自尊自重、多多休息,不要抽太多的烟或喝太多的酒,自然就不会想要自杀——这是非常自私的做法,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项损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马斯洛精选集:人本管理》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马斯洛精选集:人本管理》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