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郭永怀为两弹一星献出生命

《崇高荣誉: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第22章郭永怀为两弹一星献出生命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等爱国科学家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到达罗湖边防站,终于踏上了祖国土地。

据张劲夫后来回忆说:

在中央决定搞导弹之后,钱学森的师弟郭永怀,在面对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他选择了祖国的需要。为了避免遇到美国当局制造的麻烦,他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掏出十几年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他的夫人李佩教授当时也感到可惜。不过,事后才知道“那装在他脑子里的科学知识是属于他自己的”。

郭永怀教授带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也带着非凡的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复合智慧,携全家回到了祖国。中央很重视,毛主席亲自接见他……

回国不久,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只说了一句话:“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在北京,郭永怀见到钱学森,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在我国“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钱学森再一次向党中央推荐郭永怀。

郭永怀知道,这意味着他将要接触机密,将要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去献身。

在美国,郭永怀曾经坚持拒绝接触机密。但是,在祖国的召唤下,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工程之中。

在党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中国政府迅速组成一支科研队伍,这支队伍由105位科学家组成。郭永怀当时担任九院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

郭永怀到任以后,全力以赴地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他经常早出晚归,埋头书案,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休息。

1963年,郭永怀与科研队伍迁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后,他与许多同事都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郭永怀等人还要经常要忍饥挨饿、风餐露宿。

但是,郭永怀对此毫不在意。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科研小组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

与此同时,郭永怀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仍然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有人劝他要注意身体,但他依然如故。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中国能够早日强盛,郭永怀已经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此外,在潜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郭永怀也花费无数的心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永怀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究方向”。

为确立核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成功地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郭永怀提出的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投爆采用,而且为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所一直沿用。

1963年7月25日,美、苏、英三国签署《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妄图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党中央随即下达了更为明确的命令:

做好一切准备,在1964年年内爆响第一颗原子弹。

从此,郭永怀的工作更忙碌了,他办公室里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有时,他甚至彻夜不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追书书】《忍者记事》《星空职业者》《庆余年:范府大宗师》《大道之上》《北宋穿越指南》《渣攻改造,BE改写HE》《种花家的兔子[星际]》《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李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崇高荣誉: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