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屠守锷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第23章屠守锷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1957年2月,北京航空学院教授屠守锷奉命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担任结构强度研究室主任。

从此,屠守锷开始了对火箭和导弹的结构强度和环境条件的研究。

1959年8月23日,苏联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图纸,还讽刺说:“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只能守着一堆废钢铁。”

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屠守锷担当了地地导弹研制工作的主持人,负责技术工作。

面对困境,屠守锷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做不到。”

接着,屠守锷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科研生产一线,潜心研究,制订了“地地导弹发展规划”即“八年四弹”规划。

为了抢时间,屠守锷一干就是20几个小时不合眼,偶尔在木板上打个盹,又要直奔现场。

就这样,屠守锷带领他的同事们刻苦钻研,奋力拼搏,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研制原子弹的道路上艰难地摸索着,前进着。

屠守锷后来回忆说:

我在1962年被任命为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师兼主任后,深感自己知识面太窄,又没有管理经验,开展工作比较吃力。那时,我们自行设计的第一个导弹因为设计方案上有缺陷,飞行实验时失败了。

屠守锷带领科研人员认真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重新审定总体方案,确定了我国地地导弹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屠守锷和他的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从1964年6月开始,这种中近程导弹连续8次飞行试验都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在一系列的摸索、总结、攻关的过程中,中国第一代导弹技术专家成长了起来。

1965年3月,中央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尽快把中国的首枚远程导弹搞出来,并由屠守锷担任总设计师。

此时,屠守锷既是技术总负责人,又是指导日常设计工作和最后拍板的技术决策人。

屠守锷深知自己肩上这副担子的分量,而且留给他的时间又那么紧迫。

偏偏在这时,屠守锷的科研工作遇到空前的困难。屠守锷想方设法避开政治风暴的袭击,埋头于资料、图纸和各种数据,座谈、讨论、论证、实验,听取专家意见,提出新的设想。

1968年,屠守锷他们终于拿出远程导弹的初步设计方案。

后来,屠守锷又担任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深知时间的紧迫,任务的艰巨。为此,他一心扑在导弹研制的工作上。

这时候,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工作的进展情况,他还关切地询问屠守锷的健康情况。周恩来的关心和信任,给了屠守锷信心和力量。

为了赶工期,屠守锷和他的同事们坚持突击总装测试100天,他们在这100天里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在为期100天的总装测试中,年过半百的屠守锷始终坚持在一线,一刻也没离开过。

屠守锷的工作十分辛苦,肩上承受的担子也十分沉重,短短的几个月内,他就变瘦了,头发也白了。

当屠守锷认为导弹可以出厂运往发射场试飞时,却有人提出异议。

问题很快提交到周恩来那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末世第一狠人》《我在现代留过学》《我能看穿万物信息》《制霸超级碗》《文豪1978》《种花家的兔子[星际]》《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玄鉴仙族》《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回到过去做财阀

《崇高荣誉: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崇高荣誉: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