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再次向珠穆朗玛峰挺进(1 / 2)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第18章再次向珠穆朗玛峰挺进

1975年4月下旬,登山队党委决定:

利用4月底至5月初珠峰地区可能出现的好天气周期进行第四次行军,突击顶峰。

4月24日和26日,两支突击队便分两批浩浩荡荡地从大本营出发了。27日第一突击队到达北坳营地。

其实,早在1975年3月,朝气蓬勃的中国登山队高举红旗,来到了珠峰脚下海拔5000米的绒布寺,他们在那里安下营地后,中国登山健儿们便再次擂响了向世界最高峰进军的战鼓,并发出了钢铁般的誓言:

征服千难与万险,

冲破白云上九天。

无限风光在险峰,

誓登珠峰意志坚。

面对中国登山队再次向喜马拉雅最高峰挺进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登山队的豪言是:

党给我们的任务,能够提前一天完成,就决不拖延一分钟!

然而,这支队伍刚刚组成,登过8000米以上高度的骨干,年龄多已超过40岁。而年轻的队员,还没有攀登8000米以上高度的经验,大部分都是初次参加登山活动。女队员中也没有一个登上过8000米。他们短短一年身体和技术的训练,能不能挑起重担,能不能闯过难关呢?

对此,年轻的登山队员们说:

登山队员就是要迎着困难上,难字面前不低头,苦字面前不摇头,死字面前不回头。

经过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三次适应性行军,中国登山队的干部、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取得了一定海拔高度的适应性,侦察和修通了到8100米高度的行军路线,还同支援登山活动的人民解放军、藏族同胞一起奋战,完成了登山科学考察装备、氢气、食品、烯料等物资的高山运输工任务,建立了高山营地,为突击珠峰顶峰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珠峰,越往上攀登,越是奇伟瑰丽;条件越困难,越显出英雄本色。

从北坳到7600米营地,必须经过一个平均坡度40度左右,行军路程约三四华里的冰雪山脊,在这个山脊大约7300米至7450米高度之间,通常刮着七八级以上的大风,加上山脊两边坡度大,容易滑坠,运动员为了减少坡度采取了走“之”字形的路线向上攀登。

28日,第一突击队向7600米营地进发,经过7450米高处风口时,突然遇到了10级以上的大风,冰冷刺骨的狂风吹得队员们直不起腰,迈不开步,冻伤和滑坠的危险威胁着每一个人。

与此同时,行进到6500米营地的第二突击队同样也遇到了暴风的袭击。面对这样的艰难险阻,突击队的队员们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顶着狂风,继续前进。

这时,无线电报话机里传家了登山队党委的命令:

五月初将有好天气,第一突击队立即停止前进,同第二突击队一起暂时撤回6000米营地待命。

由于风雪不止,两个突击队在6000至7000米营地整整等待了3天。

5月2日天气转好,两个突击队的队员们根据党委的指示向珠峰挺进了。

5月4日到5日,突击队共有33名男队员和7名女队员达到了8200米的营地,他们中的17名男队员和3名女队员又达到了8600米的突击营地。

在同珠穆朗玛峰的战斗中,有的队友由于高山缺氧,一步几喘,甚至晕倒在雪坡上,醒来后,继续前进。

有的队友从陡峭的雪坡上滑坠,坚硬的冰块撞得浑身疼痛,不叫一声苦,爬起来再上。

还有的队友运输食品上山,把水果揣在怀里,生怕它冻坏了。他们把食品一直送到登顶队员手中,自己却不肯吃一口。

还有许多科学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出入在冰塔群和布满冰裂缝的粒雪盆地带,并第一次攀到七八千米的高度,进行科学考察。

摄影工作者为了拍下登山队员战斗的英姿,拍下珠峰的真实面貌,在8200米的高山上滑坠几十米,手中还紧紧抱着电影摄影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武林小说】《过天门》《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欢迎进入梦魇直播间》《石破天穿越令狐冲》【齐齐读】《长生从御兽师开始》《从鱼》【大书迷】《白衣披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挑战极限: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