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更始帝刘玄占据了长安自以为已经把天下收入囊中,于是就派人到匈奴去希望得到外交上的承认,他也是根本就没有把匈奴放在眼里,以为自己还能够享受到以前汉朝皇帝的待遇,结果却令他大跌眼镜。
使者到了匈奴之后一脚就踢在了门板上,呼都而尸单于非常狂妄地给使者们讲出了一番大道理,他的意思是这样的:“当年我们匈奴战乱的时候,汉宣帝扶持了呼韩邪单于,所以我们匈奴才向汉朝称臣。风水轮流转,现在你们汉朝战乱了,我们匈奴逆袭了,情况颠覆,所以现在你们汉朝皇帝应该向我称臣。”
本以为单于会乖乖地接受册封,没想到得到是这样的答复,使者们当然不能同意,最让他们气愤的是,呼都而尸是收下了礼物之后才这样宣布的,看来送出去的黄金也收不回来了。于是他们据理力争,但是呼都而尸根本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结果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祖国传来消息——刘玄垮台了。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刘玄垮台之后呼都而尸并没有趁机夺取失去的故土“河南地”也没有大举入塞,大概他们以为中原的纷争会持续几十年吧。所以现在最好是“蚕食”他们,于是先从西域下手了。
匈奴人高喊着“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口号,不久就夺取了整个西域的控制权。然后就在这里征收重税,此举引发了西域各国的强烈反应,以前汉朝统治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得到很多的赏赐,过的是幸福的生活,现在匈奴人如此的压榨,不由得让他们怀念起“旧老板”的好处,于是西域人奋起反抗。
让呼都而尸最意外的是,中原的这次战乱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要经历几十年才结束。五六年之后,刘秀横空出世,一举统一了中原。汉朝的旗帜再次飘扬在了中原的上空。
不过,新的汉王朝终究不是以前的那个,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刘秀没有力气把手伸到西域去,最多只能给西域各国来点精神上的鼓励,告诉他们,要团结起来对抗匈奴,但是汉朝却不能派出一兵一卒。
不能派兵也罢,事实上,刘秀在位的时期,限于国力的情况,一直都在向呼都而尸卑躬屈膝。不停地给匈奴送黄金和粮食祈求和平。可是呼都而尸却越来越狂妄,而且自比冒顿,强烈要求刘秀称臣。在这种情况下刘秀只能忍辱负重地支撑下去,等待着汉朝国力恢复的一天。
呼都而尸错了,他根本就不是冒顿,而匈奴也不可能成为过去的匈奴。他现在的荣耀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匈奴人的战乱就又开始了。
公元46年,在位28年的呼都而尸单于一命呜呼。换皇帝这种事儿本来也没什么,但是这次匈奴帝国换皇帝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纵横江湖三百多年的匈奴帝国最终烟消云散。后来更是连匈奴部落的名字也像东胡一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究其原因主要是呼都而尸单于在继承人问题是搞出了猫腻。呼都而尸同样也是呼韩邪的儿子,按照呼韩邪当初的遗诏,呼都而尸也是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这一次就轮到了左谷蠡王伊屠知牙师。这个伊屠知牙师对于汉朝来说可不是普通人,因为他是王昭君的儿子。
呼都而尸这时候起了私心,他想要把大单于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他干掉了伊屠知牙师。伊屠知牙师的死标志着匈奴“传国于弟”的国策正式被打翻了。所以很多等着继承王位的呼韩邪的子孙都开始不服气了。这其中以乌珠留单于的儿子“比”最为恼火。如果按照呼都而尸单于这么搞的话,大单于的位置应该是他来做才对。不过既然爷爷当年立了规矩,他也没啥意见,现在呼都而尸这样搞,那他可就不能保持沉默了。
当时“比”也是个有实力的人,他的防地在临近乌桓的一代,也算是汗国的南部边境,所以责任重大,手下有四五万的人马。既然有这个本钱,所以他说话就少了很多的顾忌,很快就喊出了自己的声音,表示对呼都而尸不服。
呼都而尸当时也没有太在意,我行我素的照样立了自己的儿子乌达当大单于。可惜的是被呼都而尸寄予厚望的这位乌达大单于是个没福气的家伙,即位之后,连个年都没过就驾鹤西游了。跟着他的兄弟蒲奴单于即位了。
蒲奴单于的运气和匈奴人的运气一样直线下降,他一上台就赶上了空前的大旱灾,人畜死伤大半。那个叫“比”的王爷在漠南,相比之下比较富庶,而且他的手下全都是王昭君儿子的旧部,对老主人充满了怀念。于是趁此机会宣布独立,并且向刘秀递出了橄榄枝。当时小心肝扑腾扑腾的跳,生怕汉朝不包养他。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甚至侵犯了爷爷的专利权和姓名权,把自己命名为呼韩邪单于了。
他也不会换位思考,刘秀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都要乐疯了,赶忙就跑到南郊祭天去了。老天爷呀,你可真是开眼了,天佑我大汉朝啊,眼泪哗哗的。匈奴终于再一次分裂了,大汉朝不用受气了。
祭天回来之后刘秀二话不说就正式的任命“比”当了呼韩邪单于,但是为了和正宗的呼韩邪单于做一个区分,我们下边还是称呼他“比单于”。强大的匈奴汗国,再次分裂为南北两部。
比单于归附汉朝之后,就闹出了大笑话,他手下有五个骨都侯十分怀念匈奴帝国的辉煌时光。当汉朝的使节来到南匈奴向比单于宣读诏书的时候,要求单于跪下接受,当时五个骨都侯都哭了。我们大匈奴虽然不像冒顿单于时期那样强盛了,但毕竟也是草原的苍狼啊,我们伟大的老大怎么能够受这种屈辱呢。
幸亏使者机灵赶紧变通了方式,才安抚了他们。但是这些人心里还是不痛快,不久之后,他们就决定离开南匈奴,投奔北匈奴的蒲奴单于。可是他们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不想去投奔北单于了,停下脚步,自立了一位单于。可是不到一个月,互相之间又因为分赃不均打起来了,新单于兵败自杀。五位骨都侯也全都战死了。
到了冬天,五位骨都侯的儿子缺衣少食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又想回家投奔南单于。结果这一次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北单于蒲奴听说他们的事情之后,立即发兵把他们一举歼灭了。
而汉朝也为南单于的归附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看来,比单于之归附汉朝实在是太英明了。在他归附之后,每次到了新年汉朝付出的代价高达20000万钱。南匈奴为了感谢汉朝的“慷慨”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祭祀汉朝皇帝。不过他们玩的是虚的,而汉朝玩的是实的,汉朝逐渐有点顶不住了。
因为获得了汉朝的支持和保护,南匈奴开始显得生机勃勃。而北匈奴除了不断地遭到来自汉朝和乌桓鲜卑的打击之外,自身也是水旱频仍灾祸不断,生活得非常困窘。于是他们也想得到汉朝的“人道救援”,不久之后,对汉朝的礼物垂涎三尺的北匈奴也上书给汉朝皇帝,要求入朝觐见并且求娶公主。
不过蒲奴单于的请求很快就被刘秀给拒绝了,原因是弱国无外交,眼见他已经被打的生活不能自理,也没必要在派一个公主去做统战工作了。另外,刘秀也害怕因此引起南匈奴的不满。刘秀所想看到的局面就是南北匈奴永远的这么自相残杀下去,如果匈奴统一了,他们也就不需要汉朝了。乌珠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基于这个原因,刘秀也不想跟北匈奴决裂,从而把北匈奴的战争中心转到汉朝这边来,所以他对北匈奴的态度也不坏,也有一些赏赐,但比南匈奴要少得多了。
就这样,刘秀的行为依然引起了南北匈奴的不满,他们同时都有被出卖的感觉。于是在公元65年的时候,南北匈奴都认识到不能再让汉朝当猴耍了,他们想要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可是汉朝的边防军发现了这个现象,立即出兵挡在南北之间,让他们无法产生联系,所以,南北匈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企图合并的计划胎死腹中。
到了公元72年的时候汉明帝刘庄在位。北匈奴为了迫使汉朝收编自己,对汉朝实行威胁性的军事打击,想要以战迫和。可是没想到刘庄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软弱,对于北匈奴的示威,他采取的策略是发兵消灭他们。于是新一轮的汉匈战争拉开了序幕。
第二年的时候,刘庄采取了老祖先用过的战略,出击西域斩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派兵进攻西域,试图扫清北匈奴在那里的势力。南匈奴当时已经换成了胡邪尸逐侯鞮单于,他积极地派兵参与,协助汉朝大军穿越漠北和北匈奴作战。不过这次战役的收获很小,汉朝没有捕捉到北匈奴的主力,斩杀千人之后回国。
在这种情况下,汉朝决定采用外交战略瓦解北匈奴。于是班超登上了历史舞台。班超在西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切断匈奴右臂的计划,西域五十余个国家重新回到了中央政府的怀抱之中。此举让北匈奴几乎无法维持下去。
所以在公元83年的时候,北匈奴再次发生巨变,一些混不下去的贵族带领将近4万人赶着自家的牛羊投降汉朝。北匈奴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这样一来北单于是真的要变成孤家寡人了。而原本遭到北匈奴压迫的乌桓和鲜卑还有丁零部落趁势打落水狗,不断地在漠北攻击北匈奴,导致他们只有继续迁徙,跑到安侯河以西去了。
公元58年的时候,在位时间最长的蒲奴单于驾崩,新上任的优留都单于则被鲜卑部落打的连性命都保不住,死在了乱刀之下。右贤王成为下一任的北单于。
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去世,窦太后主持朝政,当时南单于屯屠何上书,希望能够趁着北匈奴正在闹蝗灾的机会,派兵出塞一举把他们干掉。可是窦太后并不想看着北匈奴灭亡,汉朝可不希望匈奴的内战停止下去,一旦他们停止内战,汉朝可能就要遭殃了。所以窦太后找了种种的借口表示拒绝。
也许是南单于走运,北匈奴活该倒霉吧。正在这个时候,窦太后的弟弟窦宪正好犯了罪,论律当斩。窦太后就想让他立功赎罪,而最好的立功方法,就是为国家消灭强敌。所以窦太后不得不放弃既定的方针,派窦宪出塞痛击北匈奴。
这一次是匈奴鲜卑和汉军的联合作战,数路大军在涿邪山会和之后,在稽落山遭遇北匈奴主力,并且一举将其击败,斩首13000人,招降20余万人。虽然是一次打落水狗的战役,但汉朝的宣传部门仍然把其描述为史无前例的胜利,窦宪还特地跑到燕然山旅游,并且把自己的功绩刻在一块石头上,史称“燕然勒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