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地。在急促的鼓点声中,几人甚至数十人

划着龙形的木舟,竞渡游戏,既祭祀神鬼,又娱乐观众。既是竞技性的传统赛事,又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祭奠活动。从古到今,流传甚广。如今的赛龙舟已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重大体育赛事。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但是当它结合了对于屈原和伍子胥的纪念仪式以后,就变得更加令人敬仰。龙舟竞渡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竞技项目。

陕南安康,自古就有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安康划龙舟自南北朝开始繁衍,至宋代形成竞技比赛风俗,流传至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集祭祀、祈福、竞技、斗志、荣誉为一体,有一整套程式。2006年,安康赛龙舟习俗被省政府批准入选“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现在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时令食品。每年五月初,陕西地区家家也会包粽子,不过包的原料却各有特色。大多数家用糯米、粽叶来包。在陕北,人们用芦叶包上软谷米、红枣、豇豆等,做成三角形的粽子;在陕南一带的山上长着一种槲叶,经脱水后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当地人每年过端午时都要用这种槲叶,包上黍米,包成极具地域特色的长方形的粽子,当地人叫“槲包”。

佩香包、插艾叶

端午节戴香包,因内装香

馍,佛祖会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在送来的花馍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雕刻着这样那样的花纹,这些不同的装饰代表了人们对生活、对孩子的一种向往和期盼,图的就是吉祥吉利、事事顺利。

“送端午”还有一个叫法是“送婴肚”,就是送去小孩子夏季要穿戴的衣服草药。香包有芳香理气、开窍醒脑的作用。

草也叫香草包。香包用绸缎碎布缝制,或用硬纸组成的立体三角形上用彩色丝线缠绕,有菱形、桃形、小老虎、狮子、猫、狗、兔、蚂蚱、佛手、花鸟、粽子等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可爱。旧时除在香包内装香草外,还要放上冰片、丁香、樟脑、苍术、白芷等中

鞋袜,在送去的衣物当中若是有给小婴儿的,则兜肚是必备之物,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婴儿兜肚,是孩子的外婆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兜肚上要绣一些壁虎之类的小动物,兜肚通体都必须用红色,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消灾避邪,企求孩子平平安安。等到孩子长大了,就改成了送短袖、衬衣之类的大衣服了。

安康汉江龙舟节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当时秦国的实力日渐强大,虎视眈眈欲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保家卫国。昏庸的楚怀王听信身边贵族陷害屈原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偏僻的沅、湘流域。

端午节这天,人们多会在门上插艾叶、挂菖蒲、饮雄黄酒。艾蒿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用雄黄酒点抹在小孩的手心、脚心、前脑后背等处,这样可以防止虫疫侵害。关中一带的妇女还用五色线合成细绳,绑在孩子的脖子、手腕、腿腕上,民间叫做“带花花绳”,过去的叫法是“长命缕”,是避邪求吉的意思。可见,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送端午

杏儿熟,麦稍黄,端午时节送端午。这是关中农村“送端午”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孩子的舅家就开始走亲戚,除了给孩子送粽子、艾草之外,还有曲莲馍和衣物。曲莲馍,观其外形很像盛

开的莲花,又称“莲花馍”。莲

花一向与佛教有关联,关中人信佛,都希望送了这样的莲花

结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陷楚国都城,爱国的屈原含恨抱石跳进汨罗江。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成群结队到汨罗江边祭祀凭吊屈原,大家划着船,在江里来来回回的寻找打捞屈原的身体,希望能侥幸地捞到屈原。这种行为演进成了如今的龙舟竞渡。由于屈原逝世的日子是农历五月初五,于是人们每年在这一天举办龙舟竞渡,亦称龙舟节或赛龙舟。起初赛龙舟的活动只在楚国举办,后来突破了地域的界限,全国凡是临近水域的地方都举办龙舟竞渡活动,以致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而且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凡是在喜庆节日里人们都可以把船装扮成色彩艳丽的龙船,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安康龙舟赛始于南北朝,盛行于明清。过去安康地区龙舟竞赛是官府的赏乐观景项目,如今龙舟竞渡活动演

变成一年一度老百姓广泛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由于安康龙舟节政府重视,民众乐衷,因此每年不但办得红红火火、声势浩大,而且还融合了祭祀、祈福、竞技、娱乐等民俗特色内容,故2006年荣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安康龙舟竞渡还开发

了新的竞技、竞赛项目,使得活动有声有色、红火热烈。安康龙舟习俗的最基本内容为“祭龙舟”、“下水仪式”、“竞赛”、“划对头”、“赢输笑”。

“祭龙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老龙头的先在放龙头的庙里祭祀。凡祭祀前三日,要求所有划手先“净身”。祭祀程序一般为先开锣鼓道场,然后由“龙头儿”敬三炷香,众划手依次敬香完,行三叩九拜礼。接着“龙头儿”或“乡绅”念祭文。然后要唱一些花鼓词,最后由划手护龙头游街、下江。另一种是龙头安装好进行祭龙,除要求程序与第一种一样,所不同的是头一年胜出的龙舟要由输家的划手敬拜,敬拜后本龙舟的划手要绕船三圈,然后带上艾蒲头圈,再抬上龙舟游街下江。

龙舟下水仪式是隆重的,场面上摆有香案,香案上有猪头、羊头、苍蒲、粽子和时令瓜果。先是鼓乐钟鸣,然后是礼炮,下水仪式开始先宰杀一个大公鸡,让鸡血在香案前滴过后把鸡血顺到江水中,叫“鸡降”,取意“吉祥”。龙舟下水前,“龙头儿”喊完下水号子,众划手才把龙舟推下水。

竞赛分上水赛、下水赛、对岸赛、环绕赛、夺标赛、抢鸭赛等。夺标赛分两种,一种是在江中插一竹标旗,先抢到为胜。

“划对头”指安康龙舟竞渡有专门的对头对划。安康民间有俗语“宁荒三年田,不输一年船”,可见龙舟输赢对人的精神鼓舞作用。

“赢输笑”指对头之间比赛完后,输家给赢家唱颂歌、叩头、作揖或道歉,还要向赢家的龙舟敬拜。赢家则趾高气扬地在那里接受拜贺,还要挑战来年,输家也不甘示弱,称来年再比,然后双方互拜言和。

除了以上传统比赛项目外,还有特色项目“群雄闹汉江”——抢鸭子,是安康龙舟赛的一大看点。当数十只鸭子被抛入江中时,各条龙船奋力划近,展开紧张激烈的水上追逐。舟上健儿翻身入江,争抢在水上惊游乱扑的鸭子,竞赛激烈,扣人心弦。龙舟节期间还有“陕南民歌大奖赛”、“夜赏汉江”等旅游活动。

【诗词】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寒门贵女》【热趣阁】《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斗破之我为雷帝》《锦宫春暖》《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废柴流小说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过好我们的节日》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过好我们的节日》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