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1 / 2)

陕西省文明办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七巧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来源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传说在农历七月七日夜,牛郎和织女在天河(银河)相会,又叫鹊桥会。人们为了庆祝这对有情人一年一度难得的聚会,纷纷在民间举办庆祝活动,同时也表达男耕女织的美好愿望,祈求牛郎织女赐福给天下的百姓。其中主要活动有少男少女乞巧、求福等活动。七夕风俗和传说故事,已有两千多年。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后来历代相传,成为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

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与妃子们每逢七夕在宫中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唐朝的七夕节不仅普及,而且极具魅力,影响天下的文人学士纷纷吟咏七夕。到了宋元时期,七夕乞巧已经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门卖乞巧节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辆填塞道路、人流如潮,至今,七夕节又被冠之以“女儿节”、“情人节”的名义更加受到青年男女的欢迎。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历】

名称来源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至少在三四千年

以前,人们就对牵牛星和织女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伴随着农业社会的形成,人们产生了对耕织技术的渴求,从而出现了对牛郎星、织女星的崇拜。

牛郎星与织女星是民间的一种叫法,其实在天文学上牛郎星的中文名是河鼓二,而织女星称为织女一,他们分别是天鹰座和天琴座的亮星。

每当晴朗的夜晚,我们抬眼望去,在湛蓝湛蓝的天际中,满天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忽明忽暗,大小不一。然而就在那繁星构成的天际中,却有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横贯天际。那就是银河,也叫天河。银河中间与两边分别有三颗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颗在银河西北边,为青白色,这就是织女星。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用来编织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颗亮星在织女星的南方偏东,即银河的东南边,他就是牛郎星。牛郎星是一颗微微发黄的亮星,在他的两边有两颗小星叫扁担星,传说是牛郎挑着一对儿女追赶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科学理论上说,“牛郎”与“织女”的“相会”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现代天文观测及测算结果,牛郎和织女这对有情人相距16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即使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织女也要等到16年后才能听到。然而,古人却以他们极其浪漫的情怀编织了牛郎织女这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寄托了人们对于人间生活的留恋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在民间的传说中,织女是七仙女之一,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相传牛郎憨厚老实,忠诚尽孝。他的父母去世以后,哥嫂对他不好,要求分家。他也没有与哥嫂计较,只要求分给他那头常常相伴的老牛就行了。于是,牛郎离开了家门,

来到野外搭起草棚栖身,只有一头老牛相伴。忽然有一天,那头老牛却开口说话

了,告诉他娶到织女做妻子的秘密。那一天,天上的织女们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便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于是织女便偷偷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义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

【习俗】

穿针乞巧

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玉皇大帝知道了,王母娘娘命人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一对幸福恩爱的夫妻终于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急中生智,忽然想起来老牛临死前告诉他的话。就在此前不久,老牛快要死了,它说:我要死了,不能再伺候你了。但是在我死后,你一定要把我的牛皮剥下来,珍藏好了,到火急火燎的时候,或许会有用处。这时候,牛郎想起了老牛的话,就急忙取出牛皮往身上一披。没想到奇迹出现了,牛郎飘飘忽忽地似乎能够飞起来了。于是,他急忙之间一手一个抱起他们的两个孩子,一起腾云驾雾前去追赶。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天下的喜鹊,于是千万只喜鹊飞来,一个一个链接起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可奈何。但是作了规定,从此以后只允许他们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我们现在看到的喜鹊,七月七以后,尾巴都掉了,那就是前去搭桥的损失。据说,每逢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日,姑娘们就会来到葡萄架下,抬头仰望星空,寻

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吸引到称心如意的郎君。祈祷自己的婚姻美满。

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棒打不散的约定,歌颂的是双方对爱情的恪守,所以七夕被当代年轻人追捧为“中国的情人节”。

在民间每逢七夕,妇女都要作对月穿针线等游戏,向织女乞求智巧,称“乞巧”。在陕西,乞巧这一天姑娘媳妇们会成群结伙,在月光下举行拜织女的仪式,然后举行各种乞巧比赛。首先比赛穿针,每人手执一针一线,对着月光穿,先穿三针者为“巧”。其次比赛穿豆芽,各人用手里的针线穿连清水盆里的绿豆芽,以数数字计时,数满一百为限,以穿连豆芽多者为“巧”。再次比赛翻绞,用红头绳绷于两手指间使之成“绞”,双人对翻,每翻一次变换一番花样,以不翻错者为“巧”。获“巧”多者为“巧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过好我们的节日》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