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习俗】

登高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个阳数,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在传统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1989年中国政府规定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重阳节习俗活动主要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经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来历】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古人留下许多重阳节登高的诗句。如唐代诗人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李白《九月十日即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九日登高》、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等皆是千古名诗。宋代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等也有吟咏重阳的诗作。登高远眺、饮酒赋诗是古今重阳节的传统内容。现在每当重阳节,总要举办各种各样的登高诗会,就是这一习俗的传承延续。

吃重阳糕

关中一带,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在发面中加入大枣、栗子、山楂、核桃、白糖等蒸制,不仅颜色好看,香甜可口,而且容易消化,能健脾益气。这一习俗和登高相联系。“糕”和“高”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

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登高(选自陕西文明网)

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宋元明清承袭下来,并且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重视。皇家每当重阳节还会登上宫中的小山赏菊饮酒,赋诗娱乐。民间文人雅士竞相仿效,相沿成习,一直传承至今。重阳节时秋高气爽,登高远眺,令人心旷神怡。平原无山可攀,人们遂吃糕纪念。“糕”和“高”谐音,最早取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演变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阳赏菊赋诗亦为古代时尚,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吟咏重阳的名篇佳句。在我国江南,也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

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

传开来了。

赏菊和饮菊花酒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节不仅赏菊,还有饮

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所写亦是采菊酿酒之举。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延续至今,每年的秋季菊花盛开的时节,陕西各地也有举办各种各样的菊花会。

陕北的重阳节那天,人们喜欢吃一顿荞麦面熬羊肉。晚饭后,人们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的山头,点上灯火,谈天说地,等到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时候,人们都会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头上,以之辟邪。

【诗词散文】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月十日即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过好我们的节日》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过好我们的节日》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