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东治理淮河(1 / 2)

70周年专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1949年3月,成立山东省导沐委员会。4月2日导沐工程正式开工,从而揭开了山东治淮的序幕。

●在导沐工程中,工地党委提出了“工地是战场,工具作刀枪,多干一方土,就是多打一个美国狼”;“谁英雄、谁好汉,导沐工地比比看”等口号。

●第一阶段,山东淮河流域治理重点是进行了湖西平原水系调整及河道治理,山丘地区重点对蓄水工程实行加固。

●山东治理淮河

拉开导怵整沂工程序幕

山东治淮是伴随着解放战争隆隆炮声开始的。早在淮海战役硝烟未尽的1949年,山东就组织20多万人上阵,实施了宏大的“导沭整沂”工程。2月,山东省政府批准《导沐经沙入海工程全部计划初稿》,同年3月成立了山东省导沐委员会。4月2日导沐工程正式开工,从而揭开了山东治淮的序幕。

导怵整沂工程,是解放初期山东省最大规模的治水工程。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危害人民的洪涝旱灾,除害兴利,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淮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

早在1946年鲁东南地区解放后,山东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就非常重视鲁南、苏北严重洪涝灾害,将苏皖边区水利局撤来山东的部分人员编人解放区山东省实业厅水利队,开始进行沂沐河治理的准备工作。

1947年编制了导沐工程初步治理方案。

1948年9月,济南战役刚刚结束,中共华东中央局就同意了上述方案,并组成山东省沂沐河流域水利工程总队。

导怵整沂工程1949年4月开工后,经过10期导怵工程,3期整沂工程,到1953年底结束。

5年间,先后动员了当时鲁中南行署所辖6个专署37个县的民千万人次、技术工人5000人次参加施工,开挖了新沐河,导沐河东流经沙河、临洪河入黄海。

同时,开挖了分沂入沐水道,修筑了沂河及新老沐河堤防,兴建了沐河拦河坝、溢水堰等建筑物。

导沐整沂工程,适逢新中国建立前后,在旧社会长期深受兵烫天灾之苦的农民群众,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防治水害,兴修水利,表现了极其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

导沐第五期工程正值“抗美援朝”运动,工地党委提出了响亮的口号:

工地是战场,工具作刀枪,多干一方土,就是多打一个美国狼!

谁英雄、谁好汉,导沐工地比比看!

1951年5月15日,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更加激起了民工们的劳动热情。

民工们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参军支前的那种精神,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争先抢困难,挑重担,自觉加班加点,想办法,出点子,加快施工速度,克服施工中的困难,创造了许多先进施工方法,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导沐整沂工程不仅为山东淮河流域的全面治理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全省大规模水利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才。

在导沐整沂的同时,山东省根据“防止水患,兴修水利,以达到大量发展生产的目的”的水利建设基本方针,对山东淮河流域的其他河道进行了整治。

这些整治的河道包括泅河下游改道,疏浚赵王、万福河,整治白马河、洗府河工程。

山东省经过河道整治,各个河道的安全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在半个世纪的治淮历程中,山东的治淮与国家整个治淮工程建设一样,经历了几次大的建设高潮。

新中国初期的“导沭整沂”,按照“先沂沭、后汶泗、沂沭分治”的治理方针,先后开挖了新沭河及分沂入沭水道,对沂河堤防进行了整治,兴建了人民胜利堰闸,在江风口开辟了邳苍分洪道,初步提高了沂沭河的行洪能力,同时也减轻了下游河道的洪水压力。

从1971年底开始,按照中央治淮领导小组提出的东调南下工程方案,组织人民群众再次掀起了治淮高潮,到1981年底完成了分沂入沭扩大及新沭河扩大15公里的任务。

在六七十年代前后还修建了大批的水库、河闸、灌渠,与东调南下骨干工程一起,构成了山东治淮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山东治淮的基础。

1991年的江淮大水,进一步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淮工作的重视,召开了治淮治太会议,对治淮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山东的治淮工程建设也再次提上了日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