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辛公平上仙
悚然的鬼故事
让我们回到永贞元年的五月,这时候正是王叔文最为风光的时候。王叔文集团的文胆之一,祠部员外郎柳宗元,为王叔文写了一道表文《为王户部荐李谅表》。王户部即王叔文,当时为户部侍郎,故有此称。表文推荐一个叫李谅的人为谏官。这个李谅,当时是度支巡官——所谓巡官,是唐时使职的僚属,位居判官、推官之次,算是一个中级的文职幕僚,一般以招揽有文名的士人担任。如董晋镇大梁,以韩愈为巡官;徐商镇襄阳,以温庭筠为巡官。
表文对李谅的评价很高,说他“清明直方,柔惠端信,强以有礼,敏而甚文,”#pageNote#0/img,一句话,有德有才,可以作为“国器”。所以,不应该在度支这边干了,应该在朝廷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道无足轻重的表文很快被批复了,李谅出任左拾遗。左拾遗是指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杜甫当年就当过这个左拾遗,所以被称为“杜拾遗”。虽然官职不高,只有正七品,但是时常可以面见皇帝,也算是个不错的职务。
等到“二王八司马”事件后,所有和王叔文一党有关系的人都被贬谪了。这位李谅,因为不属于核心集团,总算处分比较轻,被贬为澄城县令#pageNote#1/img,后来八司马再次贬官的时候,出为为彭城令。
这位李谅,据说诗写的不错,平生与
白居易友善,有诗倡和。但是,这人有一个不雅的爱好——写玄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是个很被人看不起的事,孔子就说“是以君子弗为也”。#pageNote#2/img这些“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pageNote#3/img的玩意儿,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可是李谅不信这一套,在他参加省举的时候,缴纳“省卷”#pageNote#4/img中有小说《纂异》一部--《纂异》,就是编纂异事。于是,被斥为“事非经济、动涉虚妄”,因此罢举。
贞元十六年(800年),他终于中了进士,插一句是和好友白居易一起中的。可是等他当了官,他还是改不了这个爱好。他写了一本《续玄怪录》,其中有一篇《辛公平上仙》。唐人写小说,一般都是会写明来龙去脉,根据李谅的说法,就是他当彭城令的时候,辛公平之子参徐州军事,于是听说了这个故事。至于写这个故事的本意,那是“以警道途之傲者”—就是说你出门在外,不要装逼。
但问题是这个故事太刺激敏感了,因为他涉及一个皇帝的死亡--章士钊先生认为“顺宗绝对出于幽崩。宪宗当时受制于群奄,己欲不为商臣,亦不可得。此事公文书内,绝无遗迹可查。李复言之《续幽怪录》成为绝可信赖之孤证。”#pageNote#5/img;陈寅恪先生则说此篇是“假道家‘兵解’之词,以纪宪宗被杀之实”,反正一句话,这里面的水极其深,以
至于《太平广记》博收唐朝志怪与传奇,而唯独将此篇排斥在外,实有深意。
前面两位大家对此文影射哪位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的判断不一,主要是文中时间的错乱。一开头文章是写“元和末”、而到了最后却写的是“元和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年宋仁宗叫“赵祯”。贞元的贞被避讳了,改书的人一看贞元和元和,当时还没有百度,于是直接就用上了元和。以李谅的经历来说,他说的一定是贞元末,原因我们来详细看看到底这篇鬼故事写了什么就会明白。
故事是由洪州高安县尉辛公平,吉州庐陵县尉成士廉引出的。辛、成两人是同乡,也是好友,本打算一起去首都长安接受新的任命。唐代调集之时,所有官员都可以都长安面见圣上,这也算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pageNote#6/img。高安和庐陵都是在今天的江西,在唐朝算是比较偏远的地区。而他们所居的泗州下邳县,在江苏中部。
这时候下雨了,两人在洛西榆林店歇脚。榆林店是指开在榆林中的店家,榆树主要生长在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平原基本没有榆树,因此店家很穷也是情理之中。店老板见只有一间房看来还比较干净,但这件房已经被一个穿绿衣的人占住了。于是势力的老板就让绿衣客人挪位,绿衣客人不答话,神情哀怨的开始收拾行李。这时候,就和
一般小说的情节一样,辛公平看不过眼,于是对老板说:“你这样赶人不对吧!”
夜深了,辛公平和成士廉吃晚饭,出于好意,他们将隔壁的绿衣人邀请过来一起吃酒。绿衣人欣然前来,三人谈天说地,好不快哉。这个绿衣人说自己叫王臻,但没有说自己的来历。但从他的谈吐来看,思维敏捷、学识丰富,绝不是一个普通人。辛、成二人对王臻佩服的不得了。席间,辛公平叹道:“世间都说人是万物之灵,但人有旦夕祸福,和动物一样,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敢问这个“灵”又灵在哪里呢?
王臻这时候闻言大笑:“真的吗?你们的命运,我可都是知道的啊!这两天,你们会相继会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王臻不仅说了辛、成两人的行程,还把他们到时会吃什么,都描述了一通。对于王臻的话,辛、成二人并不信,而王只是说:“我们到时候走着瞧吧!”然后王臻表示白天不能与二人同行,只能夜里相会,活脱脱一个活神仙的样子。
然后事情都是照着王臻说的发生,辛、成二人不得不信,更加敬佩。然后王臻突然说:“两位仁兄看出我是做什么的?”辛公平恭敬地回答:“您一定是隐遁的高人!”但是王臻淡淡一笑:“我不过是个阴间的迎驾者而已!”
所谓迎驾,就是迎接皇上,阴间的迎驾者明显就是是要索当今
皇上的命。成士廉大惊之下追问,王臻答道跟我一起来的有五百人,“甲马五百,将军一人,臻乃军之籍吏”。而且,这些人“前后左右”都是,就是平常人看不到而已。
我们在这里第一次停顿。两个问题:为什么一个阴间的迎驾者要在阳间住房间,还要和阳间的人结为朋友?为什么迎驾者要“甲马五百,将军一人”?再往下看。
这位王臻居然要请辛公平和成士廉在华阴县吃饭。入夜,两人找到一家客栈发现王臻果然准备好一桌好酒好肉。酒过三巡,王臻对两人说:“我和一起同来大将军的使命就是迎皇上“上仙”,辛县尉可有兴趣与我同去看看?”
上仙,亦作“上仙”。意思是上天而成仙,登仙,出自《庄子·天地》#pageNote#7/img。此文之前,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以“上仙”作为皇帝死亡的代指,但是在这之后,《旧唐书》写宣宗去世用上仙#pageNote#8/img,宋朝吴曾《能改斋漫录》写仁宗去世也用上仙#pageNote#9/img。上仙突然成了一个晦涩的代指。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皇帝都是久病之下的去世: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因为食用仙丹中毒,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而驾崩;宋仁宗则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在临朝受文武百官参拜时突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驾崩。
辛公平大吸一口凉气,意
识到王臻所谓的带皇帝“上仙”,就是弑君。成士廉想同去,王臻以他命薄给予绝。而第二天辛公平因好奇心作祟,如约到了灞桥槐树下。辛公平还未站定,只见一阵阴风袭来,差点没把他刮倒。一眨眼的功夫,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出现在他的面前,其中有两人骑马,一个正是王臻。而另一位,即是王臻口中的大将军。
王臻带辛公平见过大将军,说:“此人是我在路上遇到的朋友,一路上受他照顾。这次前来,我是想带他一起看皇上上仙”。大将军点点头:“我早就听王臻说了,你果然不错。一个人有一颗广博的心胸,即使连鬼神都不敢加害你,何况是人呢?”说着,大将军又嘱咐王臻好好照顾辛公平,要遵守宾主之谊。
一路上,辛公平看到周围的士兵都看不到脸,心里觉得害怕。到了长安城,一个面目模糊的官员向大将军说:“我们人马太多,为掩人耳目,应分兵去往皇宫!”于是部队兵分五路,大将军带着近卫队向皇宫开拔而去。
我们这里再次停顿。这次三个问题:为什么大将军要露面,还对辛公平很客气?为什么士兵看不到脸,还要兵分五路?大将军说的话“鬼神者且不敢侮,况人乎?”,这到底是表示人还是鬼?
然后他们歇脚的地方是“颜鲁公庙”。“颜鲁公”即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
字清臣,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建中四年(783年),卢杞陷害颜真卿,以其为使者到李希烈军中去劝降,一说被缢杀,一说“以兵解”--道家的说法大凡死掉,都叫做尸解,淹死的叫水解,刀砍的叫兵解。他们歇脚的地方反正也挺古怪的。
不久,五路人马在皇宫前聚集。但是辛公平看大将军的样子似乎有些不高兴:“时辰不早了,我们必须马上送皇帝上仙!怎奈他的身边有“天神”保护,无法接近,为之奈何!“王臻躬身答道:“这好说,我们可以为天神准备酒肉,等他们吃饱喝醉,我们就可以动手了!”
入夜,大将军听闻宴会已经开始,于是率领大军向皇宫进发,一路通过光范门及诸门,而守门官吏像和军人们串通好了一样,一路跪迎。士兵们到了“天神”们宴会的地方,大将军命四百五十人将宴会地点团团围住。而大将军带着五十人,加上王臻和辛公平,一起攻入宴会地点。
辛公平进入殿中后,只见里面歌舞甚欢,丝竹并起。但是奇怪的是,乐公们却行同木偶,面无表情,机械着舞动的身体,或呆若木鸡地抚弄着琴弦。对于闯入殿中的士兵们,他们仿佛毫不在意,似乎士兵们都不存在。
三更钟声一响,只见一
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家伙突然走上了殿。此人身着绿衣黑裤,披着奇异的披风,头戴似兽非兽的皮面具。此人缓缓地前行,双手捧着一把明晃晃的金匕首,向着皇帝的方向走去。在皇帝面前,这个怪人突然拖长声音,发出犹如宦官一样不男不女的声音:“时辰到了!该送皇上上仙了!”说着,此人就跪在皇帝面前,献上了匕首。
只见皇帝看到匕首后,头晕目眩,随即就被人扶进了西阁,久久都没有出来。大将军很不满,怒道:“皇帝升云之期,岂能有片刻的差池!赶快让皇上上仙,我们必须赶紧走!”这时,西阁有人说:“皇上上仙前,应清洗御体,请稍后!”随即,西阁内传来了一阵水声,仿佛有人在洗澡。接着,皇帝“御碧玉舆,青衣士六,衣上皆画龙凤,肩舁下殿”。
大将军走到车前,对着皇帝做了一个揖,然后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人间劳苦,世事多艰,做了皇帝,日理万机,且深居宫廷,色欲纷扰,往往受惑,你那清洁纯真之心还有吗?”皇帝回答:“人的心非铁石,怎么可能不受迷惑呢?但是现在也不在乎,反正我要走了!”大将军闻言大笑。“飒然东去,出望仙门”。
这时候,实际上皇帝“上仙”已经结束了。宫人们与嫔妃捧着“血”,在车驾后面嚎哭,哪有一点皇帝“登仙”的喜悦感。而看到皇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这万恶的谪仙之姿》《从行星总督开始》《不可以离婚》《科研从博士生开始》《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科技流小说】《娱乐春秋》【酷狗小说】《回到过去做财阀》【墨墨文学】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永贞难永:唐顺宗之死和中唐政争》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