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火星营救(二)(1 / 2)

清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火星。

孟非谷地位于火星北半球北纬35°、东经145°附近。它呈南北走向,有几座高度在500~800米的高山及所包围的平地所组成。

中国“神舟火星号”火星探测宇航飞船是六月十日到达火星轨道。六月十一日由郑克军、叶俊光、文嘉德和李志文四人驾驶指令舱、生活舱、返回舱组成的着陆系统降落火星表面,在预定区域建立前进基地,并进行科学考察。唐显合留守在火星轨道的由物资舱及核动力火箭推进舱组成的轨道舱系统,是火星前进基地与地球进行通信的中转站。

中国火星科学探测考察前进基地位于孟非谷地中间山谷南出口五公里。中间山谷东西宽约10公里。地势较平缓。前进基地建在靠近西部高地边缘地带一块凹地处,旁边有一块高约20米,宽约30米的巨石,飞船的着陆系统就降落在其附近。把着陆系统加以固定构成了前进基地。前进基地在巨石的南边。

郑克军、叶俊光、文嘉德和李志文四人降落火星后,用了一整天建设前进基地。郑克军驾驶返回舱穿梭于前进基地与轨道舱系统之间,把需要的各种物资运送到前进基地。

郑克军,男,上校军衔,35岁,1.78米,精瘦,一双眼睛贼亮,显得很干练。是此次中国火星探测的指挥长,航天飞行专家。

叶俊光,男,上校军衔,34岁,1.72米,身体略胖,一张普通的国字脸。是机械问题专家。

文嘉德,男,38岁,1.70米,标准体形,瓜子脸形,一副斯文相。是地质学家,此次主要对火星表面进行地质考察。

李志文,男,40岁,1.82米,身材显得较瘦,标准脸形。是天文学家。

唐显合,男,33岁,1.85米,体形匀称,相貌英俊。是通信技术专家,对电子、通信系统极其精通。

六月十二日开始,叶俊光、文嘉德和李志文驾驶火星车在附近区域进行考察,而郑克军继续转运考察所需的物资。同时把相关信息及时通过轨道系统传回地球。

六月十三日,李志文发现指令舱的通信系统有故障,修理了半天,未果。告之郑克军,郑说,可以找唐显合来解决这个问题,与地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联系,北京同意。唐显合随郑克军返回到火星表面的前进基地,排除指令舱通信系统故障。唐显合修理完毕,准备乘返回舱返回到火星轨道的轨道舱系统,那里是他的工作岗位。不料,突遇一场狂风暴。

这场风暴来得很突然。根据环绕火星轨道的轨道舱对火星天气的探测,六月十三日至十四日天气比较好,风力小,比较适合科研活动。这场风暴来之前没有什么征兆。因为此前十分钟,当地天气能见度很好。

在北京时间六月十四日凌晨一时左右,一场比地球上台风还要大几倍的狂风暴突然凭空而起,自孟非谷地北边呼啸狂虐而至。霎时间,狂风大作,遮天蔽日,天地昏暗,狂风夹带着大小不一的石头狂砸拦住它去路的阻碍物。

当时,叶俊光、文嘉德和李志文准备乘火星车外出考察,唐显合随郑克军准备驾驶返回舱回到轨道舱。见情况不妙,回到前进基地,以躲避狂风暴。

他们五人刚一进入指令舱,就听见飞船外壳发出一阵蹦蹦的巨响,紧跟着多个仪器设备发出警报声,飞船里警报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电脑屏幕显示返回舱被巨石击中,严重损坏,作为返回舱火箭动力的液体燃料发生外泄,已经不可能使用;生活舱中的用于储存他们生命之水的储存箱外壁被巨石击毁,水资源流失殆尽;火星车被狂风吹走,不知去向;太阳能电池板吹走……

由于指令舱在底部,前面有巨石的阻挡,因此损坏不严重,能暂时保护五名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指令舱储存有一定的氧气,但只能保证六个小时的正常供氧。而且,万幸中的大幸是刚修好的通行系统未受多大的损失,可以正常工作。

这场狂风暴来得快,也去得快,几分钟后,狂风暴停止了,外面也安静了。根据飞船指令规则,现在是不可能打开舱门的。必须尽快把消息经轨道舱发回地球去。

现在,大家的心情很沉重,返回舱被毁,已经不可能回家了,大家最后的生命期限只有最后的六个小时。

作为此次行动的指挥长,郑克军必须表现出自己的风范来。

“同志们,眼下的情况大家已经很了解,心情都很沉重。但我们不能沉沦下去,我们要振作起来。鼓舞士气的话,我就不说了,我们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钢铁战士,心理素质都是很过硬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北京报告我们的情况,以我们的牺牲,为我们的后来者铺就一条平坦的大道。唐显合马上把消息通知北京。我希望同志们坚守最后一班岗。”

“是!”唐显合回答。他立即接通了与轨道舱的通信,要把消息传到轨道舱,然后由轨道舱转发回地球。

“同志们!现在大家不要做剧烈的动作了,要保持体力,减少身体氧气的消耗量,争取时间,为我们国家航天事业多做一点点贡献。”文嘉德轻声地说。

“我知道嘉德的意思,大家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写下来,由显合发回地球,为我们航天使用多积累一点经验。少走点弯路。”叶俊光说。

“我同意小叶的意见。大家尽量不要说话,说话时尽量简短。”李志文道。

不说话了,大家在脑海里回想哪些对航天事业有用的东西,以便利用最后的机会尽快传回地球。只有唐显合还忙碌着,还在传输这里发生的情况信息。从火星上发出了电信号要经过近七分钟才能到达地球。

火星探测飞船发出了遇险电文被飞行在月球轨道的“飞天号”飞船收到,当然也被地球上的中国庞大的航天测控网络所收到。

北京时间六月十四日凌晨1:45分。北京。

总参谋部。

中央军委副主席郭霄全正在值班。

郭霄全,52岁,1.86米,上将军衔,皮肤较白,有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要把一切都要看透,穿着一身笔挺的将军服。

一位值班军官快步送来了一份由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过来的紧急文件,说是有关中国火星探测飞船遇险的情况报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龙翔在天》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