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冰星记》最新章节。
明刃带着一个箱子来到“刺”的屋里,那是给她预备的各种任务物品。除了衣饰,他还给“刺”拿来一个精巧的攀爬工具。那工具就像一个扁平的小盒子,可以装在袖口之下,扣下机括,就会有一个小铁爪连着精钢绳弹出,可以抓住数丈之外的物体,再次扣下机括,装置就会回收,将人拉过去。
“刺”把玩着那盒子里的小铁爪,不禁啧啧称奇。
“这把刀你也收好。”明刃将一把镶着木柄的秋津短刀递过来,和中原的刀相比,这刀的刀身带着明显的弧度。“中原的刀剑在这里太扎眼了,先用这个防身吧,只是不知你用不用的惯。”
“刺”接过短刀,抽出看了看。
“放心,我们墨门的短刃本来就和这刀的造型有点类似,在夷洲的时候,我又曾拜在当地一个刀客门下练了三年的刀术,这种刀我是非常熟悉的。”
她站起身,抬头运气,反手握刀,当着老头的面耍起刀法。只见她周身旋转,出手极其干脆利落,银光闪烁中已飞快攻出数十刀,锋刃不停发出唰唰唰的破空之声。
任凭老头数十年的见识,也看不出这刀法师从何家何派。但他毕竟是个练家子,仍能看出这出手根本没有任何花哨动作,刀刀都是杀招,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这不是切磋、比试用的刀法,而是如假包换的刺杀武功,求的就是出手即命中。
“刺”对这刀显然很满意,细细抚摸着刀身。“我没学过什么大门大派的正宗武学,我们墨门是一个刺客门派,只讲究快准狠,用最直接的法子致人死命,我把师门的刀法和在夷洲学的刀术融合起来,自创了一套快刀法,名字嘛,还没想好,或者还是继续用师传刀法‘摘叶诀’这个名字吧,呵呵...”说着,这女刺客脸上竟露出一副小女孩的调皮神态。
“摘叶诀”...“摘叶诀”,明刃把这名字在嘴里念叨了几次,刚才灵动非常的刀法动作的确很符合这个名字的意境。
他突然想到,近一百年前,墨门的一个支脉出过一位天纵之才。此人仅凭一双肉掌,一连二十余年横扫江湖、罕逢敌手。墨门原本虽是黑道门派,但此人行事亦正亦邪,就连江湖各大名门正派的大佬都对他礼让三分,正可谓是百年来跳出正邪黑白界限之外的第一人。这人就是墨门第五十五代门主左愚夏,他有一套自创的掌法,就叫做“摘叶诀”。这掌法其实也可以算作刀法,有刀在手,亦可用刀使出,空手时,就以掌为刀。
江湖都传言,左愚夏终生没有收徒,“摘叶诀”也早已绝迹江湖。这叫做“刺”的女人竟会他的成名武功,难道她和左愚夏有什么血缘关系不成?
“这种任务,你来做,我很放心。”明刃推门出去时说。
表面上看,“刺”几乎是手无寸铁的来到秋津,她毕竟是混在夷洲难民的队伍里被掳来的,理论上很难私藏什么兵刃。
但她也绝不是毫无准备,她随身至少藏着三件暗器。第一件就是她头上的那根不起眼的簪子,它通体用西域寒铁打制,长不过三、四寸,内里中空,藏有各种小巧的针具,既可以用于开锁,也可以当作暗器击发,簪子本身还可以作为锉刀,锋利无比。
第二件是围在她腰间的布带,内藏天蚕丝数根,外表看似柔软,内里的蚕丝一旦绷紧,韧性非常。第三件是藏在她舌下的菱形刀片,这刀片不过比大拇指指甲盖稍大,用一种特殊的玉石所制,名曰“切玉”,原料产自中原北部大雪山深处的一处矿脉,硬度更甚于精铁。这“切玉”平时会有一枚埋在舌下,使用时以内功吐出,近距离攻击往往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她腰带内嵌的几个收纳袋内,还有八枚这样的“切玉”。
有这些保命的家伙,再加上明刃给的装备,“刺”对于这次任务的信心又多了几分。她今年虽不过二十四岁,但自幼拜入墨门,五岁学掌,六岁学刀,十岁第一次杀人,十四岁开始单独执行暗杀任务,十八岁被派往夷洲作为海外暗谍,她早已是刀口上过活的老江湖。墨门内,甚至有传说,此女是左愚夏的私生女。
当然,她的信心也不全来自她自己。除了这座米铺,据她所知,夏国在秋津还有另处几处暗桩。虽然不知那些暗桩有什么人,但那些桩子也已被激活,在适当的时机,也将配合她一起开展行动。
她当然还很惦记牢里的小花,虽然只是萍水相逢,但在这段被掳的日子里,二人日夜相伴,也算是一起经历了生死,她一直把小花当作妹妹看待。除了要完成刺探国宝的任务,“刺”还想寻个法子把牢里的姐妹们捞出来。只是那一船的俘虏,初步估计少说也有百余号人,这种规模的营救不是她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这事只好先缓一缓,只能求老天保佑这些姐妹在这段时间里不会有什么闪失。
上贡之日前的一天,“刺”请明刃找来醋、米汤、树胶、颜料等材料,开始制作伪装面具。她先用醋将树胶溶解,打成汁液后,均匀的涂在脸上,再以日晒的法子烘干。从脸上拿下后,那面具的雏形是比指甲盖还要薄的一层定型树胶。再照着年轻男子的样貌对面具进行装饰,并贴上假眉毛,一张俊俏的男人的脸就制作完成了。
面具贴上之后,她在她雪白的皮肤上涂上污泥,再配上假发套发,一个女刺客就这么活脱脱的变成了土著农民模样,几乎和米铺外面柜台的伙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样的伪装术,就连极善伪装的明刃都惊叹不已。
南朝的皇宫分内城、外城。外城是各地富商、臣属前来觐见时的临时落脚之处,上贡的队伍也至多能到外城。内城则是小天皇和皇亲国戚以及一些心腹、卫士的所在了,一般人等根本难以接近。
仓宫显然属于心腹中的心腹,他在皇城的内城里有一处专门的院落,紧挨天皇的住所——白塔,可见皇族对这位国师的看重。
很快,上贡的日子到了,较大的那颗朝阳刚刚升起一个脑袋,较小的太阳尚未露头,大批地主、商铺主人们已经带着自家的马车队伍陆续抵达皇宫外城的西门外。
明刃米铺的两辆马车在上贡队伍的中间,依次通过西门。“刺”已经伪装成农民,坐在第二辆马车上,从窗口打量着四周。这外城的防卫已经非常严密,外城城墙高近两丈,厚约一丈,城头上每隔几步就有弓箭手放哨,每个垛口后面还隐隐布置有重型的弩箭车。两排南国士兵手持长矛,仔细盘查着进出的人员和车辆。
一个身高极矮的南国士兵走到“刺”所乘坐的马车前看了看,阴戾的眼神看得“刺”都有些发毛。“打开车门,打开车门!”士兵举着长矛,对着“刺”高喊。“刺”唯唯诺诺的打开后门,里面是成堆的麻袋。士兵举枪就刺向一袋,袋子立马被破开,雪白的大米刷刷的往下淌。
那士兵咧嘴笑着:“米不错!”他把长矛往地上一插,一手捧起一小撮白米,竟直接塞进嘴里,另一只手挥着,示意“刺”赶紧驾车通过城门。
看来这卑弥城的物资实在是很紧张啊!就连皇城门口守门的士兵都要在上贡的马车上揩油。
“刺”此前从明刃那里得知,弘舒南部安定下来才不过数年,南朝天皇横征暴敛,发动数万劳工建起了奢侈的卑弥城和其中的皇宫,民脂民膏早被搜刮的不剩多少了。今天的卑弥城,像大米这种主粮,大多掌握在地主、商铺和皇族手里,对普通百姓则实施限量供应,市面上还时常缺货,有钱都不一定能买的到。一般穷苦的当地老百姓,日常的主食并不是大米,而是像小米、玉米、山芋这样的粗粮。
皇城内外的富家地主,每晚夜夜笙歌,山珍海味。卑弥城内的穷苦百姓和下层军士,油灯都要省着用。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论是古代、现代,还是国内、国外,哪里都不缺这样的故事。
在皇宫外城的上贡处卸完货,这些车子从原路返回。守卫对出去的车辆查验的很松,此时明刃米铺的马车上坐着的人,已经换成了真正的柜台伙计,这人原本躲在车辆的夹层内,卸货的时候,“刺”乘乱溜了出去,这个伙计才从夹层内出来。
“刺”已溜进皇城外城的一座米仓内。这米仓极大,每一堆米袋都堆了五六层,一堆堆的像小山,她就身处一座“米山”的顶上,被一圈米袋包围着,如果不爬上去,从地面望,根本看不到还有个人藏在上面。
四周的过道里,时不时有守卫和送粮的农民经过。她不能发出动静,索性在“米山”上面睡了一觉,一直到月上枝头才转醒。皇城的夜静悄悄,仓内周遭一片漆黑,不见半个人影,是时候出去摸摸情况了。
正要有所行动,却听得米仓一侧的门被拉开的声音,悉悉索索似乎有人进来,昏黄的煤油灯映射着人影,一晃一晃的进到仓里来。“刺”只好又缩回去,从米袋的缝隙往下看,三个守卫模样的人抬着一个麻袋过来,在“刺”所在的“米山”对面停下来。
一人掌灯,火光映着高、胖、瘦三个人的身形。这原来是几个守卫皇城外城的士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抖音小说】《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开局成为柔弱虫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上流玩法》《普罗之主》《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小侯爷他追悔莫及》《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