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屈解红楼》最新章节。
按此说者,宝玉为情不情,黛玉为情情,宝钗者当为情冷,其实在小红发现有人听见其语时,宝钗虽有金蝉脱壳之心,亦求自保也,故黛玉有人之嫌也。故有转说黛玉之语。宝钗之冷语冷行者合雪罩金之势也。故可曰情冷,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者。合不情之意,与黛玉之情情缩写为情之,合得未宝玉之情不情也。宝钗受在人间欢迎程度最深,何以脂砚斋并未提其评语呢?若至于太虚幻境者也并未提到在人间绛珠仙子并驾齐驱的宝钗。相反是众仙子欢迎绛珠也。我以为宝钗为太虚幻境者一定存在也。第一回僧说:“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你我再去。”
所以有喜黛恶钗者以为钗虽得十二钗之一,并不位于太虚也。既然十二钗取之金名,黛玉在宝钗如何不在。判词里言金簪不言钗亦有此意,不以宝钗统领十二钗也。书中明写入地府者有秦钟,虽为宝玉一流终不成正果。另一则为尤三姐,她死后托梦柳湘莲,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直言有不同于太虚和人间之境也。第五回迷津是连接三处之所,故宝玉梦中入,从此出也。第六十六回中,“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来一会,从此”。尤三姐不入正钗,修注僧所言孽鬼也。宝钗位于十二钗之首,自在尤三姐之上,不可能无地位也,更不可能属于孽鬼间也。所谓孽鬼当秦钟柳湘莲等未得正果之男性,又薛蟠,贾瑞,贾琏之流也。从娲皇补天开始,太虚仙境从来没有男子,看宝玉之肉身,众仙子有奚落之语,因其为须眉浊物,未得仙身,所谓石头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之臭皮囊也。情榜者故只列宝玉与众女性者是也。可与警幻间接的也是僧道之仙身,所以尤三界要修注之孽鬼有女性也,但终是男性居多,归于地府也。情小妹只是去交接也。宝钗人间之结局,其璎珞串联之珠玉被绛泪染红。故为璎珞仙子也,璎珞之串者有绛珠者,亦有神瑛者,是故众仙女并未道及,但神瑛侍者与警幻仙姑,亦及僧道者识之也。贾天祥不听劝,非要照镜子的正面。按此书观来正面之仙境团圆,何其和谐!观反面人间之真实者,方真假虚实之渲染,天上喜情亦血泪之文也。黛玉之愁实因在天上时,侍者所施甘露有问题(即作者创作故意把类似于宝玉顽石痴心的愁加于黛玉。)侍者生来有情不情之情,传染给了黛玉方使之为情情。当然前期的天地之精华,以及灌愁水,秘情果等(都是作者分身写法的狡猾之处)也发挥了作用。他主动,黛玉却不知而误解,宝钗不主动,却以欲擒故纵之势力让宝玉落网,钗黛之迥异固分明耳。黛玉为还泪而还情于侍者,故每逢黛玉哭以还情,宝玉则更欲予之,有礼尚往来之似者也。第十九回良宵花解语之主动时,黛玉被动地听宝玉之故事。宝玉之情精神境界的启蒙其实从书中来,亦可证黛玉之形象如万花观筒,信手拈来也。脂砚斋评黛玉之出场,实有此人,半是幻笔也。黛玉之虚大于其实也,初次宝玉流泪用情,以赞宝玉,识其前身为仙。却以石头口吻自叹低下,以石头之悲也。黛玉自得还摔玉之情。情绪矛盾斗争到极点时危及宝玉生命,在第二十五回。僧就道出石头向人间惹是非之祸也,其实此言不虚,毕竟掌管情的是警幻,安排神瑛,石头,侍者,贾宝玉,黛玉,甄宝玉等人的人是她。粉渍脂痕污宝光,说的就是宝玉情绪矛盾的极端化,也有赵姨娘等世俗斗争之故也。宝玉与黛玉不成,于是有小红和贾芸之合也。所谓宝黛归天,肉身之分身得以善终也。至于袭人之与蒋玉涵者,亦为宝玉和宝钗之肉身之分身所合也。宝玉之情启蒙来自于戏剧第三十三回有线索可征者,黛玉葬花和宝玉惜花不正为同性吗?听同曲看同词时,不是一心为融吗?说到男女心融者,红楼梦是在矛盾中求中和也。为了表示肉身之紧切,西方圣经特意说女人乃男人之肋骨所成,有女人附属男人之意,但这一体说有些意思。但从未把他认为的人类老祖宗心融之说讲明白。如果看钱钟书上帝的梦,那种亚当和夏娃对抗上帝的心融之举止,不出一言尽道出矣。黛玉与宝玉者亦如此,黛玉为花啼哭,宝玉也哭者,所谓同心者也,自为宝黛一体而言也。宝玉经典表白是“你放心”,三字,只得一时同心也。纵然如此通读如懿传后,对比雍正对如懿所说只感恶心了。第二十九回多情女情重愈斟情。这种犹豫自是情情也,两人各自试探。所谓不同心之时也。这也就是作者个人的思想矛盾斗争,于宝玉看来则是二选其一的,择黛弃钗。两人“两假相逢,必有一真”,言必有示真而屈服主动者,虽然宝玉示情于外而砸玉,最后还是宝去找黛,此之谓也。其所谓情不情者,其实也同于情情者和冷情即不情者。第三十回,体验画蔷深意时,宝玉明白那女子是钟情于别人,无意于己者,但他还是担心人家被雨淋。大概人家惜情,所以他惜惜情之人,不也是情情也。至于不情者,情之至者必断情以解也,如甄贾宝玉悬崖撒手者,若钗卿无情至底,如惜春者,亦为情之解脱一路也。在宝玉被打之后,黛玉看他时,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黛玉象征宝玉追求的放纵孤高的一年,竟然也劝宝玉改,与之生情已为错,又来不避风头之嫌疑,错中错也。宝玉与玉涵和金钏之事是与黛玉主线之余之情。黛玉接收这个吗?她只抽噎地说:“你可都改了吧!”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对于一个像宝玉这样有嘴上为这个女孩死,又为那个女孩死的人来讲,唯有这样经历外界强给的切肤之痛,才会更反叛,更坚定信念。他是在告诉黛玉,如果有比金钏还要好的人我照常这样做吗?显然不是,这层意思为历来读者当做黛玉和宝玉之情和宝玉坚持爱女性所忽视。宝玉提的人里有蒋玉涵,是宝玉的交友风范。对比贾政的詹光(沾光),单聘人(善骗人),贾化(假话)等,宝玉其实坚持着与黛玉相近的理念。这里并不是说为这些人,而是黛玉与宝玉本是一体,这是宝玉说给自己的。他空有才华,贾政从来看不起自己,别人也目他为无阳刚之气的富家公子,他的才学是歪学,不合当时主流学问。领会了这些我们就会为什么贾宝玉有这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精神了。这就是作者自身写照,为了给自己正名,为了表现自己高美的精神风貌,而石头记一书包囊其志也。所以当人们看到如此反书之时,总会有人阻碍他的,便是为其书死也情愿,此为血泪之语也,与宝玉之哭,黛玉之泪,宝钗之血何不相关也?宝钗之在宝玉眼中大问题是何呢?就是劝其读书考取功名之语,故有前后文之不可劝。所以绛云轩,他喊骂道:“什么木石姻缘,我偏说木石前盟!”
没有丝毫妥协。在第一回石兄说:“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此处可以看出作者对此书之重视。其间有语:“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一本书无求功利,图得是替人消愁,救世之旨也。及时如此被误解之时他才说为死而值,死得其所而已。才不喜欢宝钗之志与己异者也。此中意思,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又加强调,以老人口说出,盖以其亲历其事,符合前文之“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