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永贞难永:唐顺宗之死和中唐政争》最新章节。
4.3
三川江南
财赋之地的怨恨
天宝年间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尤其是战争激烈的河南一带。“东周之地,久陷贼中。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pageNote#0/img关内道和河东道尽管遭受的战祸不及河南、北道,但也是“关中北至河曲,人户无几。”#pageNote#1/img
北方地区战乱不已,大量人口在死亡的边缘上,纷纷开始向南迁移。这个状况肃宗、代宗、德宗几朝一直发生,到了宪宗元和年间,宰相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其中列有元和时的人户数,我们正好拿来和《旧唐书·地理志》天宝时各府州的人口数目作为比较。
天宝时期,包括长安所在的京兆府在内的黄河流域的几个道中,十万户以上的府州共有十个。可是到了元和年间,只有京兆和太原两府仍有十万户以上,河北道的相州近四万户外,减少一半以上的有七州。而秦岭淮河以南的五道为淮南、山南、江南、剑南和岭南道中,山南道的襄州,增加最多,其次的是江南道的鄂州,二者都增加一倍以上。在北方烽火连天的时候,由黄河流域避难南迁的人口则是为数不少的。所谓“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pageNote#2/img,在两晋后再一次成为一些士大夫的选择。
这其
中,剑南西川的蜀地,虽然迁入的人口不是最多的,但却是迁入最有质量的。有唐一代,蜀地都是一个最后的大后方式的存在。历来“天下未乱蜀先乱”,但是在唐朝的乱局中,蜀中保持了出奇的稳定,担任了皇帝最后避险之处的功能。玄宗时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地;代宗时吐蕃兵临长安,代宗奔蜀地#pageNote#3/img;德宗时泾原兵乱,德宗奔蜀地;甚至唐朝最后的唐僖宗在黄巢起义的时候,还是奔成都。成都在唐朝为什么会这么受到皇帝们避难的青睐,实是有因。
这是因为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所致,从军事上看,山地险峻,隔阻难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不是一句空话;经济上来看,宜于农耕的川西平原即有两万多平方公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蜀地具备了易守难攻和粮草充足的军事和经济优势——这是皇帝避难的最佳选择了。而唐朝的总体政治环境因为藩镇猛将多在北方,因此地处西南的蜀地可以说是一个保险区域。
自从开元年间置剑南节度使后,剑南节度使的职位一直是最为重要的职位之一,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甘肃省文县一带。头两任节度使李濬(?-720年)和李清(727年-?)都是亲王遥领。安史之乱后,朝廷认为剑南辖地太广,处于制衡的
考虑,乾元元年(758年)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其中西川节度使至德二载(757年)分剑南节度使西部设置,治所在成都府,管辖一府二十州#pageNote#4/img,是当时所有节度使中所辖州府最多的一个。
德宗一朝蜀地能保持稳定,这不能不提及一个人——韦皋。韦皋出身京兆韦氏鹛城公房,为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排行第二十三。他和韦执谊是本家,但是出身的分支不同。韦皋此人,有勇有谋,在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乱中,以陇州行营留后身份保住了凤翔镇#pageNote#5/img。德宗下诏任命韦皋为御史大夫、陇州刺史,设置奉义军节度使以表彰他。韦皋派遣他的堂兄韦平和韦弇相继进入奉天城,城中的人闻知韦皋有准备,士气倍增——前文已经详述了奉天之战的意义,韦皋既以一己之力保住了长安的西边最后的堡垒凤翔镇,又给奉天围城带去了援兵,可以说,德宗无论怎么感谢韦皋都不为过。
兴元元年(784年),德宗返回京师,征召韦皋为金吾卫将军,不久升为金吾卫大将军。大将军是正三品,职责是“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pageNote#6/img。这是长安城中最重要的治安管理的长官,可以说德宗将韦皋视为亲信。贞元元年(785年),韦皋官拜检校户部尚书,接替张延赏,出任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
西川节度使。
韦皋是张延赏的女婿,但是年轻时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对韦皋非常无礼,家中的奴婢们也逐渐瞧不起他。妻子苗氏是唐肃宗时宰相苗晋卿的女儿,善于识人——话说唐朝有很多妇女有识别人才的能力,比如一眼看出“惨绿少年”的潘孟阳之母刘夫人,比如这位苗氏。当初挑选了韦皋做女婿就是她的主意,曾说:“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后来韦皋自己心里不舒服被逼走,苗氏以私人财物相赠,张延赏却很得意。
现在韦皋“立西面功劳之最”,接替张延赏镇守蜀地故意改了姓名,将韦改作韩,皋改作翱。有人报张延赏,他还不信,苗氏表示肯定是女婿回来了。韦皋入城之时,张延赏非常难堪,不敢抬头观看,留下一句“我不会识别人。”就从城西门走了。韦皋以杀立威,凡是当初对韦皋无礼的奴婢,都被韦皋派人用棒子打死,扔到了蜀江中。日后,文宗朝剑南节度使李固言的从事郭圆到了成都,在听闻此事后作诗道:
孔子从周又适秦,古来圣贤出风尘。
可笑当日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在蜀中任职二十一年间,军事上,对于唐朝西部边境的安全考虑,韦皋制定了联合南诏打击吐蕃的战略,十多年间多次与南诏会盟以安各族之人#pageNote#7/img。经济上,韦皋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通过进献丰美的贡物,
来维系主上的恩典,靠着发放优厚的军饷来安抚部下的将士,遇到将士婚配丧葬时,一概供给他们所需的费用。他的做法是请加税什二以增给官吏#pageNote#8/img,因此剑南的官吏得到的俸禄超出其他的镇一半多。政治上,对于在幕府供事多年,官位已高的僚属,韦皋便让他们出任刺史,当他们任职期满以后,便让他们重返幕府,到底不肯让他们回朝供职。据说,这是韦皋担心他们将自己的所做所为泄露出来的原故。
在军府的库存充实后,韦皋还时常缓解治下百姓的负担,每隔三年,便实行一次赋税豁免,蜀地的人们佩服他的才智与权谋,同时又畏惧他的威严,#pageNote#9/img所以他能够长期任职,安然无恙,而将士们也愿意为他效力,终于得以慑服南诏,挫败吐蕃。世人评价“韦太尉皋镇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节度,擒论莽热以献,大招附西南夷,任太尉,封南康王,亦其次也。”#pageNote#10/img可谓公论。
贞元二十一年,韦皋趁着顺宗刚刚继位,动起了向合两川的念头。他趁着王叔文刚刚秉政,让剑南支度副使刘辟转达给王叔文要求统领剑南三川的意思。刘辟对王叔文说:“韦太尉让我向您致以诚意,他说:倘若您把三川交给韦某管辖,韦某自当不惜一死,尽力帮助您;倘若您不肯把三川交给韦某管辖,韦某也自会有办法向您回报。”
这就是刘昫评价的“
而韦公季年,惑贼辟之奸说,欲兼巴、益,则志未可量。”后来之人对此尚且看的这么清楚,王叔文自然不可能不看到。当时分剑南两个节度使,就是出于制衡的考虑,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在梓州(今三台县),领有十二州,#pageNote#11/img相当于今天四川盆地中部涪江流域一带,但是真正的要地是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礼拜的这局诗说的正是此地的情形,一旦保有剑阁,就会保有汉中;而汉中离长安的距离我们一看就会知道多重要:一百七十里#pageNote#12/img。
东川最大的肥猪在于它的盐井。本来太原井陉一带也产盐,但是那里离河北太近,导致朝廷不敢征重税。因此,江南两川实际上是朝廷的最重要的财赋之地。
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急需筹措大量军费。广德二年(764年)第五琦从增加财政收入的立场出发创立榷盐制,当年即有四十万贯。刘晏任户部侍郎盐铁使后,将盐税收入提高了几十倍。“初,岁入钱六十万贯,季年所入逾十倍,而人无厌苦。大历末,通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贯,而盐利且过半。”盐利收入在唐后期的国民经济与政府财政中占有与两税同等重要的地位。
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韦皋手中却只有几口盐井。剑南西川的成都以及周围的汉、彭、蜀、眉、陵、简等州,亦即成都平原,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独家报道》《重开吧!蜘蛛侠!》【蔷薇小说网】《穿成镶边女配的她们》《穿到古埃及饲养法老》《穿书后成了狼孩》《领主又红名了》《社恐对恋爱没有兴趣》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