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朋党之争:高门大族的蔑视

秦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5.2

朋党之争

高门大族的蔑视

王叔文雷厉风行的作风,使几个宰相都难以接受,即使是王叔文一手推上执政的韦执谊。朝廷中,更多的世族开始对王叔文从腹谤发展为当面指摘。朝廷很明显的对裂为革新派和保守派两派——但实际上我们仔细分析,这不仅仅是革新不革新的问题。

前文说道德宗把高、郑两个山东大族作为他身后维持稳定的后备,但是此时高郢当了缩头乌龟,而郑珣瑜一气之下出走政事堂,表面上看是革新派全面掌握了朝堂,而实际上是保守派的怒火得到了进一步点燃。要知道,德宗一朝二十多年来,得势的那些人都是朝廷上沉浮已久的,更何况是在德宗这样一个多疑的皇帝下。因此,王叔文一党看上去风光无限,但暗中的危险他们全然难以估计。

武元衡是第一个引子。前文已经说道武元衡贬为左庶子的后果——广陵郡王李纯直接爆发,硬生生联合宦官几乎是强制的要求顺宗立为太子。现在王叔文越发咄咄逼人,李纯处于守势的同时,开始发动武元衡的老部下不断从侧面进攻——武元衡的御史中丞不是白当的。

第一枪是侍御史窦群奏陈屯田员外郎刘禹锡居心邪恶,扰乱朝政,不应当留在朝中任职。为什么第一枪会选中刘禹锡?刘禹锡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王叔文的苏

州司户参军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再考虑这时候杜佑的处境,是不是隐隐有一种逼着杜佑站队的味道?

杜佑是个老江湖,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关系。于是,杜佑对王叔文要求参与改革的事情都是表面上不发恶语,实际上能拖就拖的态度——他看出了窦群背后的人是太子李纯。否则,小小的一个御史,怎么敢一出手就指出了王叔文一党中唯一和他有关系、而且是现在处在革新最核心成员之一的刘禹锡。杜佑马上站队到了李纯一方,但是他权位太高,不宜公开表态,因此只能通过暗中支持太子的方式。

话说窦群说刘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第一句纯粹是胡说。刘禹锡的人品一向是被世人认可的,被贬后后来很多人帮助他脱离困境便是旁证。但是第二句“不宜在朝”才是核心,按照保守派们的看法,这种人适合在朝才怪。

这种因为政见不同而形成的无差别的攻击,现在也是韦执谊承受不起的。不但韦执谊本身承受不起,整个革新派都承受不起。

窦群又曾经谒见王叔文,王叔文为了表示亲近而“撤榻而进”。中唐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桌椅,“榻”是相当于现在的茶几。窦群向王叔文拱

手,并说道:“现在当然还有未见分晓的事情。”唐人礼仪,下官见上官在站立时多使用叉手礼#pageNote#0/img,尤其是回话时,也就是古代小说中时常见到的“叉手不离方寸”;而拱手礼又叫作揖、抱拳礼,严格的说,拱手是时揖(中揖),揖礼时手位于平者,是对平辈的一种日常礼仪。由此可见,王叔文想过拉拢窦群,而窦群作为一个七品的官员根本不叼正三品的王叔文,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平辈来看待。

王叔文估计很生气,没头没脑的被人说了这一句,于是说:“你指的是什么事情?”窦群说:“去年李实倚仗着恩宠与尊贵的地位,他的气焰在一段时间里将大家都压倒了,你在当时,还在道路旁边犹豫徘徊,才不过是江南的一个小吏罢了。现在你一时又占据了他那样的地位,你怎以知道路旁没有像你当年那样的人物呢!”

窦群这话说的可谓是毫不给王叔文面子。李实是遭遇是大家都看到的,一群人准备了瓦砾要打他,“间道得免”,这在注重声名的唐朝是官员的耻辱,而窦群不但将王叔文与之相比,还提出两点:一是去年你怎么不这么牛逼啊?二是你不过是个外地小官,一下子这么嚣张,日后李实就是你的下场!

道王李实在当时的风评是很差的。因为优伶成辅端作歌谣讥嘲李实,李实奏称成辅端诽谤朝廷大政,用杖刑杀害了他。

成辅端取死的原因是做了一首《戏语》:

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

一顷麦苗硕伍米,三间堂屋二千钱。

李实上奏德宗,“以其诽谤国政,决杀之”。但是这种“戏语”在古代一直具有讽谏君王的意义,所以公论是这个不能算是诽谤,德宗也后悔了。#pageNote#1/img所以,我们不知道王叔文是觉得窦群把自己比为李实更生气,还是直言结局更生气。

王叔文脾气也是不好,估计是暴怒,立刻和同党商议打算将他斥逐到朝廷以外。这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制止了。韦执谊因窦群素有强项耿直的名望,便制止了他们。这里是韦执谊第一次与王叔文发生正面的冲突。王叔文受辱,照理说韦执谊应该立刻将朝廷中这种不一样的声音消除,但是韦执谊却拦下了。

韦执谊怕的其实不是窦群的强项,而是他的身世。清河观津的窦氏自从汉文帝刘恒的妻子窦后辅政之后,清河窦氏大兴,逐渐形成望族。在南北朝时期,窦姓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这是长安和洛阳,唐朝的两大都城。

到了唐朝,窦氏和皇族又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就是窦家人,是北周襄阳长公主与窦毅之女;而窦毅的祖父窦略、父亲窦岳、几个伯父叔父窦兴、窦拔、窦岳、窦善、窦炽,都是北周和隋代颇为有名的官员;而窦皇后的堂兄弟窦威,在唐朝建

立后更是出任宰相。

窦氏实际上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所谓关陇集团,是指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关系联合体。最核心的是宇文泰创建的“八柱国”#pageNote#2/img,从西魏到北周、隋、唐,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这个关陇集团“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pageNote#3/img。

而窦氏正是这个集团仅次于核心的第一层成员。虽然关陇集团经历了武则天时期的打击,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中期以前,窦氏先后五人为相。而且,窦氏好像有个很奇怪的传统,女儿比儿子更有能力——看《新唐书》和《旧唐书》,窦氏为后妃的有记录的就有二十多人,估计总数三十人以上;嫁给各三品以上大臣的更是极多。所以,韦执谊不得不正视一下窦群身后的势力:窦群的那些族姐妹的老公们,到时会不帮他这个小舅子吗?

这件事可以看做是王叔文和韦执谊不和的一个滥觞。表面上,这是保守派和革新派的党争;但是深入的看,这实际上是士族和寒门之间的一次对抗。王叔文也喜欢党争

,武元衡一旦不遂意,就立刻将之贬官;但是韦执谊不能这样做——他本身是士族的一份子,却帮助一个寒族的执政者打压士族,这对他的政治声望是毫无帮助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永贞难永:唐顺宗之死和中唐政争》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