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2.3
立太子
不和的滥觞
王叔文在翰林院中已经常驻了一个多月了。
这期间,他协助顺顺宗把东宫集团的人都安排好了位置,理顺了宫中和朝廷之间的信息流通渠道。他每天把下面呈上所有奏章先看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先拟出一个处理意见,然后把他认为需要给顺宗看的奏章和自己的处理意见一起交给柿林院中的王伾;然后他就在翰林院中处理各项事务——说是处理,其实是他找着柳宗元、刘禹锡这帮人一起私下讨论。
虽然他已经在度支那边安插了这么多人,但是他总是觉得不够放心。于是,他通过顺宗任命自己为度支副使和盐铁转运副使。为什么不自己当正职,是因为他又担心骤然担任握有重大财权朝廷的官员们不能心悦诚服。因此,他想到了杜佑,先行请顺宗任杜佑为度支盐铁使。
杜佑平素有善于理财的名声,又地位尊显——杜佑现在是杜佑摄冢宰兼山陵使。冢宰是古官名,即太宰。殷商置,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根据《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pageNote#0/img”周武王死时,成王年少,周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pageNote#1/img。这想相当于后世的顾命大臣,而杜佑为人平易,务求保全,是一个最合适可以“拉虎皮做大旗”的人选。杜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接了下来。
盐铁转运使的职务,原来是
浙西观察使李錡兼任。李錡是偏远宗室,淄川王李孝同的五世孙,即李渊祖父李虎的八世孙,算起来还是顺宗的爷爷一辈。这人人品极差,通过藉贿赂勾结等手段,当上了浙西观察、盐铁转运使。他增加私路小堰之税#pageNote#2/img,收集奇珍异宝献给德宗。德宗很信任他--再联系前面的京兆尹李实,看来德宗很喜欢这种会搜刮拍马的宗室。李錡控制了天下攉酒漕运,富得流油。现在虽然失去了财政大权,但是顺宗任命他为镇海节度使,品级有所提高,所以也暂时没什么怨言。这里八卦一句,他有一个爱妾杜秋娘,在他日后叛乱后被收入宫中,狠得宪宗李纯的宠幸。
虽然王叔文兼任了度支与盐铁转运两项使职,但他并不把薄籍文书放在心上。这个以下棋而入宫闱的顺宗总管,现在以翰林院为家,日夜与他的同党们在一起,屏退外人,私下密谈#pageNote#3/img。他现在下得是一盘更大的棋。
据说,他在干什么,人们都不得而知。保持神秘感对一个刚刚坐上高位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他们开始了宣传攻势。套用戈培尔的理论,宣传的唯一目的就是“征服民众”#pageNote#4/img。这点不管政治上对不对,王叔文早就知道了。王叔文拉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一起,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文章写得好。于是乎,几个人在一起互相推奖,说他们是伊尹,是周公,是
管仲,是诸葛亮,豪壮得意,认为天下再没有别的人物。
“推奖”一词,很有来历。字面上看,是推崇奖誉,实际上按照“皮里阳秋”#pageNote#5/img一点的意思,这是个贬义词。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荥阳郑公虔》:“词场竟疏濶,平昔滥推奖。”推奖本是士人之间一种相互评价的行为,如东晋王导评论王衍:“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pageNote#6/img但是一旦上升到伊尹周公管仲诸葛那一级,这在当时的士人看来其实是一种很过分的行径。伊尹,周公,那都是圣人一级的人物,伊尹兴商,周公兴周,都是对三代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的神话版的人物;而管仲,诸葛,那是世之良相,辅佐偏弱智的帝王称王称霸的传奇。千年以来不过这么几人,哪是几个本市低级官员、刚刚上台还没做事的官员能比拟的。
然而,正如戈培尔所言,“我们的宣传对象是普通老百姓,故而宣传的论点须粗犷、清晰和有力”,伊尹周公管仲诸葛那是人民群众心中古往今来最忠心最伟大的辅政者,现在既然我们王叔文和几位执政都能上比这几个人了,那肯定是没错的。这期间,估计刘禹锡是写文章吹捧他们最多的,这些文章随着革新的失败我们当然没法再见到了,但是以日后刘禹锡受到的打击之广和他取笑别人的文字水平之精来看,
改革吹鼓手的身份非他莫属。相比之下,柳宗元自来是“忠厚君子”,怕是写的会含蓄一点。
这么一来,长安的百姓倒有点被鼓动起来了。韩泰、柳宗元又搜集探听外界的事情。只要他们想要做什么,便可不受规程法式的约束。只要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说“某人可以担任某官”,过不了一两天,此人便已经得到这一职位。王叔文刚进内廷,私下筹划,机谋不露声色,靠以言辞褒贬升任罢免官员。
那种神秘处事的方法,在三月间简直就是姜太公那种“画个符然后所有问题解决”的唐朝版再现:大家都认为他是奇才,更重要的是相信他是奇才。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长安的老百姓和一些官员都是抱着敬仰甚至崇拜的态度看待王叔文此人,一直到到了王叔文倒台以后这才开始破口大骂,说此人不过城狐社鼠之辈。这是后话不提。#pageNote#7/img
平素与王叔文集团中有交往的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提拔升官,以至于一天以内便封拜好几个人。这时候,大部分官员的表面反应是王叔文一代奇才,而内心反应则是心怀畏惧,敢怒而不敢言。毕竟,照吴思的说法,朝廷上本来可以通过论资排辈来一步步的升官,但是现在王叔文一来就把重要岗位读交给他那伙人了,一下子把多年的希望都打碎了,谁也不会好过。
当然少部分投机派则是像闻到了大便的苍
蝇一样。叔文及其同党十多家的门前,昼夜车马往来,门庭若市。等候谒见王伾、王叔文的客人,以至于要在他们所住街坊的饼店卖酒之处过夜。
饼店酒家趁机发了一把财。他们假装住宿困难,收取每人一千钱,方肯收留为房客。这一千钱在贞元二十一年可是一大笔钱,盛唐时“斗米八钱”,就是说一斗米(10升)才只要8文钱。安史之乱米价暴涨,但是德宗暮年已经回落,考虑到两年后的元和二年米价将创下“斗米二钱”的史上最低价。这时候至少也能买100斗米,大概相当于现在4000元左右—4000元住一个人,而且还是卖方市场。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王叔文一伙人的收钱力度了。据说王伾尤其猥琐卑下,专门以收受贿赂为能事,他制作了一个收藏金钱丝帛的大柜子,他们夫妇二人便在大柜子上就寝。
王叔文等人一边吹牛,一边收钱,却发现很多士大夫对他们的态度不怎么样。而士大夫的态度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表面上很尊重,暗地里不服气。王叔文觉得,这帮人老是捞钱也不是回事,改革是需要更多的人支持的。找更多的人支持,那就需要招揽更多的人。
首先是当政各人的亲戚加官。王伾王叔文自然不用说,但是二人出身寒族,没什么亲戚可以加官;那就从执政韦执谊开始。韦执谊的老丈人是
有名的杜黄裳,从惨绿少年就被视为“必是有名卿相”#pageNote#8/img,现在女婿都当宰相了,六十六岁的他自己却还在当一个小小的侍御史——唐朝御史台固然职权很大,但是品级不高,侍御史仅仅是从六品下的级别,还不如好一点的县令级别高。
杜黄裳贞元年间就入朝入朝担任侍御史,因与宠臣裴延龄不睦,十年未得升迁。裴延龄具有前面说过的德宗宠臣的所有特点:弄虚作假、弄景造势,凭借三寸造假之舌、信口雌黄之术,不惜倾全国财力贿赂皇帝,不惜谤毁群臣而取信李适。顺宗李诵都鄙视他,杜黄裳和他意见很大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韦执谊先把老丈人升任太子宾客,然后提拔到了太常卿。唐制,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朝廷举行大礼时由太常寺卿赞引。这个职位品级很高,但是实权不大,韦执谊以为自己这样是做了件好事:既把素有大名的丈人放到了一个高位上,有没给他多少实权,但是这个举措将在日后让韦执谊后悔莫及。
然后也有人不想被提拔,前文说到的韩晔那家人显然对王叔文不感冒。韩氏世族大家,肯定不止他们一家不感冒,王叔文对此有点犯难。他决定再拉拢一些平日在朝中级别不那么高,但是名声比较大的人。他想来想去,把目光瞄准了武元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忍者记事》《赤心巡天》《十九世纪女裁缝》【天空小说网】《十九世纪女裁缝》《赛博朋克:2075》《从行星总督开始》《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乃木坂的奇妙日常》《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永贞难永:唐顺宗之死和中唐政争》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